客服咨询
工作时间 9:00 - 18:00
弘文售后电话 15910622527
回到顶部

2022年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VIP直通就业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0评价)
价格: 4980.00元

动机

三要素:方向,努力水平,坚持水平、

分类:内源性动机(虚,挑战性,看工作本身)   外源性动机(实,工资,奖金)

激励:

分类:内容(物质激励,精神激励)

          激励作用:(正向激励,负向激励)

          对象(他人激励,自我激励)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模型呈三角形,由下及上逐层提升,只有满足下层需要了,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前三层是基本需要,外部条件满足,后面两层为高级需要,靠内在因素满足

生理需要(食物,水,睡眠,性)

安全需要(身体安全,经济安全)

归属和爱的需要(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同事关系)

尊重需要(自我尊重(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地位认可,受重视)自我实现需要(个人成

想)

 

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已经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需要激励作用

赫兹伯格  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成就感,别人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满意   没有满意让员工满意

保健因素(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组织政策。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消除不满

奥尔德弗   ERG理论(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修订)退而求次次

生存需要(全部的生理需要+部分的安全需要)

关系需要(部分的安全需要+全部的归宿和哎+部分的尊重的需要)

成长需要(部分的尊重需要+全部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麦克利兰   三重需要理论(成就需要   权力需要  亲和需要)

成就需要:个人追求成就感,需求成功的欲望(特点是选择适度的风险,强责任感,希望得到及时反馈)工作狂

权利需要: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特点,喜欢支配影响别人,爱发号施令,重视争取地位喝影响力)官迷

亲和需要:需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特点钟会被别人接受和喜欢,追求有一合作,容易被别人影响。在组织中充当被管理角色)老好人

公平理论  亚当斯

相对关系(产出与投入的比例)

投入(付出的)员工所受的教育,资历,工作经验,忠诚和承诺,时间和努力,创造力和工作绩效

产出(得到的)觉察到从工作或雇主那里获得的报酬,包括直接的工资喝奖金,额外的福利,工作安全

进行比较方式

纵向比较(自己跟自己比,组织内自我以及组织外自我,适合薪资水准,教育水平比较低的员工)

横向比较(跟他人比,组织内她比组织外他比。适合薪资水准,教育水平比较高,视野较为开阔,依据的信息比较全面的员工)

公平感是主观感受

期望理论  弗罗姆

三种因素(效价: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       期望: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     工具性;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质检的关系的估计)

动机=效价*期望*工具性(三高)

强化理论

1.对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

2.是一种行为主义的观点,即认为当人们做出某种行为后如看到所希望的结果,这种结果就会成为控制行为的强化物,强化刚才的行为

3.并不考虑仁德内在心态,而是主动行为及其结果

4.并不是地道动机季激励理论,忽视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动机概念本身不存在了,也谈不上什么激励了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目标管理,参与管理)

目标管理的设定过程:聚焦短期目标

目标设定可以自上而下来设定目标,也包括了自下而上的过程。

目标管理(四要素  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嫌弃完成,绩效反馈)

参与管理

形式:共同设定目标,集体解决问题,直接参与工作决策,参与咨询委员会,参与政策制定小组,参与新员工甄选

绩效薪金制

概念:将绩效与报酬相结合的激励措施

方式:计件工资,工资奖金,利润分成,安利分红(随机奖励不是)

种类;个人绩效,部门绩效,组织绩效

实施条件:必须以公平,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为基础

优点: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因为员工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金会自发的努力的努力工作,而不需要管理者的监督

联系;绩效薪金制度同期望理论关系密切

 

 

 

[展开全文]
李叶俏 · 2022-06-22 · 1

1.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的重要战略资产,甚至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概念是战略匹配或战略契合。

3.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外部环境和组织战略的一致性,也称外部契合或垂直一致性,它强调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组织战略保持完全的一致。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组织的注意力集中于改变结构和文化、提升组织效率和业绩、开发特殊能力以及管理变革,没有涉及包括劳动合同设计在内的具体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5.一个组织的战略通常包括三个层次,即组织战略、竞争战略及职能战略。

6.战略实施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组织确定如何有效执行已经确定的战略,其中主要是如何设计组织结构、如何分配资源以及如何确保组织获得高技能的员工等。

7.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战略执行最为关键的因素。

8.愿景是对组织长期发展方向的总体描述。

9.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和战略规划职能之间存在四种不同层次的联系,即行政管理联系、单向联系、双向联系以及一体化联系。在行政管理联系上,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日常的行政事务性管理活动上。

10.战略执行过程中的五大重要因素包括组织结构,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的甄选、培训与开发,报酬系统,信息系统。

11.在战略执行过程的五大重要因素中,人力资源管理对三个基本变量负有主要责任,分别是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的甄选、培训与开发,报酬系统。

1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三个工具分别是战略地图、人力资源管理计分卡以及数字仪表盘。

13.战略地图实际上是对组织战略实现过程进行分解的一种图形工具,它形象地展示了为确保公司战略得以成功实现而必须完成的各种关键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驱动关系。

14.人力资源管理计分卡的作用是明确了衡量实现组织战略所必须完成的各项管理活动需要达成的具体指标和目标。

15.数字仪表盘的数据展示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及时采取修正措施的机会。

16.确定组织需要的员工胜任素质和行为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一个步骤,这一步通常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为主来完成的。

17.企业采取稳定战略时,在薪酬管理方面更加重视薪酬的内部一致性,薪酬的决策集中度比较高,薪酬的决定基础主要是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本身。

18.企业采取收缩战略时,由于经营处于不利局面,这类组织对于尽快取得业绩极为关注,它们的绩效管理重心会放在对结果的考核上。

19.某企业采用成本领先战略时,培训的内容重点是针对员工当前所从事工作的需要。

20从根本上说,在一个学习型组织中,员工是最基本的组成要素。

21.在学习型组织中,培训被视为组织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投资,因为它会提升员工对组织的价值。

22.战略匹配或战略契合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外部环境和组织战略之间的一致性,也称外部契合或垂直一致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内部一致性,也称内部契合或水平一致性。

2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组织的注意力集中于改变结构和文化、提升组织效率和业绩、开发特殊能力以及管理变革。

24.组织战略又称公司战略或企业战略、组织发展战略。

25.按照哈佛大学著名的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划分方法,竞争战略通常划分为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以及市场集中战略三种类型。

26.一个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主要包括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两个核心阶段。

27.SWOT分析中,战略机会主要包括尚未开发的客户市场、对企业有帮助的技术进步、尚未挖掘和利用的潜在人力资源等。

28.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和战略规划职能之间存在四种不同层次的联系,包括行政管理联系、单向联系、双向联系、一体化联系。

29.采用行政管理联系的企业,即使是在战略执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没有被纳入核心战略执行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从事的都是与企业的核心经营需要没有什么联系的日常性行政管理工作,可能并不理解组织的战略规划思路或者意图,更谈不上积极配合实施了。

30一体化联系是建立在战略规划职能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之间的持续互动基础之上的而不是有一定先后顺序的单方向推进过程,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联系是动态的和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全程参与战略规划过程。

31.战略执行过程中的五大重要因素包括组织结构,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的甄选、培训与开发,报酬系统,信息系统。

32.采用内部成长战略的组织,人员招募和甄选压力就会比较大。采用外部成长战略的组织,其培训工作的重点是文化整合和价值观的统一而非采用稳定战略的组织。

33.创新战略是以产品的创新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为导向的一种竞争战略。创新战略非常强调客户的满意度和客户的个性化需要,而对于组织内部的职位等级结构以及相对稳定的职位评价等则不是很重视。追求成本领先战略的组织都非常重视效率。客户中心战略是一种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速度等来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很重视如何取悦客户。

34.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组织,其培训的内容重点是针对员工当前所从事工作的需要而非未来的发展。

35.客户满意度是采用客户中心战略的组织最为关注的一个绩效指标。

36.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内容主要包括多技能工作团队、得到授权的一线员工、全面的培训、劳资合作、对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承诺等。

37.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包括致力于持续学习、知识共享、普遍采用批判性和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具有一种学习文化和重视员工五个方面。

38.总的来说人才管理的关注点是关键人才的吸引、保留及其使用。

39.人才不是抽象的更不是绝对的。人才不仅仅是指组织中最优秀的、已经表现出卓越绩效的少数员工还包括那些构成员工队伍大多数的、有能力且绩效稳定的员工。

40.人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获取途径实现动态的人才匹配;②形成有助于降低风险的新型人才队伍调节机制;③建立多元化的员工价值主张培养新型组织文化;④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展开全文]
严依琳 · 2022-08-17 · 1

韦伯首先使用“行政层级式”一词作为一个科学工具和参照框架用来评价、描述和比较各种组织形式。

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包括企业环境、企业战略、企业技术、人员素质、企业规模和企业生命周期。

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具有直线—参谋制特点。

特点是打破部门界限并把决策权下放到工作团队成员手中的组织形式是( 团队结构形式)。

“可以租用,何必拥有”是虚拟组织的实质该组织也被称为哑铃型组织即两头(营销、研发与技术设计)大、中间(生产制造)小。

两头大、中间小”的组织形式是(虚拟组织形式 )。

俱乐部型组织非常重视忠诚度和承诺。

俱乐部型组织非常重视适应、忠诚度和承诺,与学院型组织相反,它们会把管理人员培养成为通才。

堡垒型组织着眼于公司的生存,这类组织的工作安全保障不足,对于喜欢工作具有流动性、挑战性的人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

组织结构体系包括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和职权结构。

分工形式是指企业各部门的横向分工所采取的形式。在企业中常见的分工形式有职能制(按职能分工)、产品制(按产品分工)、地区制(按地区分工)以及混合制等。

影响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环境、企业战略、企业技术、人员素质、企业规模和企业生命周期。

[展开全文]
林丽菲 · 2022-10-14 ·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

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容行为的影响

美国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

第一章      组织激励 10分以上的考点

本章框架;

(一)三个概念—1需要、2动机、3激励

(二)七个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2双因素理论、3ERG理论、4三重需要理论、5公平理论、6期望理论、7强化理论

(三)三个应用(组织激励)—1目标管理、2参与管理、3绩效薪金制(斯坎伦计划)

人的能力两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激励主要在后者

围绕现实能力是科学性;围绕潜在能力是艺术性

需要是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有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为满足状态下会产生压力

考点:

动机是一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达成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求;

动机三要素—1决定人行为的方向、2努力的水平、3坚持的水平;

动机分类:内源性动机/内在动机-成就感或自己认为有价值、挑战性工作;外源性动机/外在动机-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避免惩罚、社会地位、涨工资、奖金

用排除外源动机法做题法

 

 

 

[展开全文]
王晓楠 · 2022-03-21 · 0

稳定战略体现在薪酬结构上,基本薪酬和福利所占的比重较大,从薪酬水平来说,一般采取市场跟随或略高于市场水平的薪酬,但长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增长。

收缩战略下的薪酬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将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员工收入挂钩,因此,在薪酬结构上基本薪酬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一些企业还尝试实施员工股份所有权计划,以鼓励员工共担风险。

股票期权授予日与获授股票期权首次可以行权日之间的间隔不得少于1年。

制定与薪酬战略相匹配的薪酬决策的内容包括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管理过程等。

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往往追求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采用此战略的企业在薪酬水平方面较低于竞争对手,在薪酬结构方面奖金部分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

职位评价主要是为了解决薪酬的内部公平性问题。

职位评价的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战略性原则、标准化原则、员工参与原则、结果公开原则、实用性原则。

 

[展开全文]
林丽菲 · 2022-10-18 · 0

七个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身体和经济)-3归属和爱需要-4尊重需要(内在尊重: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外在尊重:地位、认同、受重视)-5自我实现需要

研究观点

人有五种需要,不同的时期表现不同的强烈程度;

已满足的需要不再有激励作用;

下一层级满足后才会追求上一层级需要;

1-3层级是基本需要,外部条件和因素满足;

4-5是高级需要,内在因素来满足。

二、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科茨伯格)

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性质、晋升、责任,具备就会满意,缺失没有满意但不等于不满意

保健因素-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物理环境)、工资,具备这个因素则没有不满但不等于满意,缺失就会不满意

考点:工作丰富化-参与规划、自我监督工作进度(甘特图)

 

 

 

[展开全文]
王晓楠 · 2022-03-21 · 0

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

绩效指数主要包括离职率降低、旷工率下降、员工士气提高、员工绩效提高、空缺职位填补时间缩短和内部提升次数增加等方面。

[展开全文]
林丽菲 · 2022-10-18 · 0

1.内源性动机也被称为内在动机。出于内源性动机的员工看重的是工作本身,如挑战性的工作,获得为工作和组织多做贡献的机会以及充分实现个人潜力的机会等。看重工作带来的社会地位属于外源性动机。

2.出于内源性动机的员工看重的是工作本身,挑战性的工作属于内源性动机。

3.激励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使员工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各项需要从低到高排列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睡眠属于生理需要,身体安全属于安全需要,友谊属于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心属于尊重的需要,个人成长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以及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

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的需要、发挥个人潜能的需要和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7.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如获得友好和睦的同事关系。

8.组织用来满足员工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当员工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以后,公司仍以原来的方式激励员工,效果会很微弱。

9.具备激励因素可以使得员工满意,不具备这些因素也不会招致员工的不满;缺乏保健因素会招致员工的不满,具备这些因素只能使员工不产生不满情绪,但起不到激励作用

10.ERG理论将人们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其中,个体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欲望属于成长需要。

11.相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更为灵活变通,其变通性尤其有助于说明在文化、环境背景的差异下,个体需求的差异。

12成就需要高的人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即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有较强的责任感和选择适度的风险。

13.产出是员工觉察到从用人单位那里获得的报酬,包括直接的工资和奖金、额外福利、工作安全等。

14.感到不公平的员工可以采用的恢复平衡的方式包括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改变参照对象、辞职等方式,不包括寻求法律援助

15.期望理论认为,动机取决于效价、期望和工具性。期望是员工对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决定绩效的估计值。

16.期望模型中的单个因素可以有多重组合,产生最强动机的组合是高的正效价、高期望和高工具性。

17.强化理论是一种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具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

18.目标管理包括四个要素,分别是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限期完成和绩效反馈。

19.参与管理有多种形式,如共同设定目标、集体解决问题、直接参与工作决策、参加咨询委员会、参加政策制定小组、参与新员工甄选等。

20.参与管理需要组织文化支持,在行动前,要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参与,员工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保证员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利不受到威胁.

21.期望理论认为如果要使得激励作用达到最大化,就应该让员工相信绩效和报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22.绩效薪金制的实施,必须以公平、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为基础。

23.绩效薪金制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因为员工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金会自发地努力工作,而不需要管理者的监督。

24.绩效薪金制通常采用的方式有计件工资、工作奖金、利润分成、按利分红等。把薪酬和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是按利分红。

25.斯坎伦计划实施的成败,关键在于劳资双方是否能够彼此相互信赖,以及整个组织中的所有员工是否对这一制度有强烈的认同感。

26.动机有三个要素: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做出什么样的行为;②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实施程度;③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障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

27.出于内源性动机的员工看重的是工作本身,也比较注重充分实现个人潜力的机会;外源性动机是指为了避免惩罚而作出某种行为,作出这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出于外源性动机的员工更看重工作所带来的报偿。

29.从激励内容的角度,可以把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30.从激励作用的角度,可以把激励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3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为基本需要,主要依靠外部条件或因素来满足;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主要依靠内在因素来满足;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是效益递减的。

32.马斯洛五种层次的需要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33.双因素理论区分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因素;保健因素包括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

34.保健因素是指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

35.ERG理论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即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36.ERG理论认为,对食物的需要属于生存需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属于关系需要,实现个人理想属于成长需要。ERG理论认为各种需要同时具有激励作用;认为较高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话,对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

37.ERG理论认为较高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话,对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不存在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先决条件的情况,因为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38.麦克里兰的三重需要理论认为,成就需要高的人具备选择适度的风险、有较强的责任感、希望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三个方面特点。、

39.亲和需要是三重需要理论强调的三种核心需要之一。亲和需要强的人在组织中容易受别人影响,一般充当被管理者的角色。

40.“投入”是员工认为他们带给或贡献给工作的所有的丰富多样的成分,包括员工所接受的教育、资历、工作经验、忠诚和承诺、时间和努力、创造力以及工作绩效等。

41.员工比较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纵向比较既包括组织内自我比较,即员工在同一组织中把自己现在的工作和待遇与过去的相比较;也包括组织外自我比较,即员工将自己在不同组织中的工作和待遇进行比较。

42.不公平包括薪酬不足,也包括薪酬过度。感到不公平的员工恢复公平可采用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改变参照对象、辞职等方式。感到薪酬不足的员工认为对照者比原先想象的要好一些时才能恢复公平;感到薪酬过度的员工可以认为自己的工作量更大,工作难度更高。

43.期望理论认为动机是效价、期望和工具性三种因素的产物。其中,效价是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程度,它是对个体得到报酬的愿望的数量表示,而非质量表示;工具性是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如果员工发现报酬是以绩效数据为基础的,那么工具性的估计值就会高。

44.员工参与的问题必须与自己的利益相关才能发挥参与管理的积极作用。

45.质量监督小组主要研究质量方面的难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监督实施。质量监督小组不拥有最后的决定权,决定权在管理层手中。

46.绩效薪金制通常采用的方式有计件工资、工作奖金、利润分成、按利分红等。

47鼓励员工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采纳了员工很多好的想法”可以看出借鉴的是参与管理的领导风格。

48.参与管理有许多种形式,如共同设定目标、集体解决问题、直接参与工作决策、参加咨询委员会、参加政策制定小组、参与新员工甄选等。质量监督小组是一种常见的参与管理的模式。

49.推行参与管理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①在行动前,要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参与;②员工参与的问题必须与其自身利益相关;③员工必须具有参与的能力,如智力、知识与技术、沟通技巧等;④参与不应使员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利受到威胁;⑤组织文化必须支持员工参与。

50.参与管理同许多激励理论有密切关系。例如,它符合双因素理论的主张,即提高工作本身的激励作用,给予员工成长、承担责任和参与决策的机会。与ERG理论相比,参与管理也同样有助于满足员工对责任、成就感、认同感、成长以及自尊的需要。

[展开全文]
严依琳 · 2022-08-08 · 0

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工作结构

职权:人、财、物

关系好,不规范没权力或关系不好,规范有权力,适合搞关系

[展开全文]
李喜峰 · 2022-03-21 · 0

1.财政收入的定义。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2.税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题干中的强制性、无偿性及固定性体现了税收的基本特征。

3.我国对政府收入的划分。我国将政府收入分为税收收入、社会缴纳、赠与收入、其他收入。

4.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小口径包含税收收入及纳入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

5.财政集中度的概念。财政集中度俗称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6.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7.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是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拉弗曲线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当税率超过一定的限度,会抑制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下降.

8.税负转嫁的方式中消转的概念。消转是指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抵消税负。

9.国债的政策功能中的弥补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和发行国债等方式弥补。其中,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较小。

10.国债的种类。短期国债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

11.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认为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国债。

12.国债制度中的国债市场制度。现货交易是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方式,也是国债交易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式。

13债务依存度。债务依存度是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

14.税收转嫁。前转也称“顺转”或“向前转嫁”,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的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15.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国债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和整体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是研究控制债务问题、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

16.政收入分类。税收是政府从私人部门获得的强制性资金转移。

17.我国将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科目分为:非税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债券收入

18.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最小口径由税收收入构成。小口径:由税收收入和纳入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构成)。中口径:由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降缴费收入构成。最大口径(大口径):全部的政府收入。小口径:最为常用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

23.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小口径:政府收入中被纳入财政预算进行管理、政府可以统筹使用的那部分收入,不包括政府债务收入。专款专用的政府收入,如社会缴款不应包含在内。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是指这个口径。

25.政集中度及其度量相关内容。衡量宏观税负有不同的口径,从小到大分别为:(1)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2)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3)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后的合计占GDP的比重

26.税收的基本含义。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税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

28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强制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税收的无偿性是区分税收收入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29.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强制性体现在两方面: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即税收征收完全是凭借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税收的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即如果出现了税收违法行为,国家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30.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种社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不是等价交换关系。

32.税转嫁的方式,前转(顺转或向前转嫁):纳税人将其所納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

33.税负转嫁的方式。后转(逆转或向后转嫁):在纳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商品或者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其缴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者生产要素供给者。税负转嫁的方式。后转(逆转或向后转嫁):在纳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商品或者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其缴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者生产要素供给者。旁转(侧转):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混转是指纳税人既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供应商,又可以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实际上是前转和后转的混合方式:或者一部分税负转嫁出去,另一部分税负则由纳税人自行消化。消转: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消转在实质上是用生产者应得到的超额利润抵补税负,实际上税负并没有转嫁,而是由纳税人自己负担。前转又称顺转或向前转嫁。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的价格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前转是税负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土地和收益来源较具永久性质的政府债券等资本物品的交易中。

40国债的基本含义。国债通常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又被称为“金边债券”。

42.国债的种类。我国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属于实物国债。最典型的短期国债形式是国库券。

44.国债政策的功能。国债的政策功能包括: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调控宏观经济。

45.国债的政策功能相关内容。政赤字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和发行国债等方式弥补。

46.国债的政策功能相关内容。以发行国债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发行国债实质是将属于社会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暂时性转移:通过举借公债以弥补财政赤字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47.国债负担与限度中国债负担率的计算。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国债负担率=15/60=2。

48.国债的负担与限度中债务依存度的内容。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度警戒线介于15%-20%之间。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51.国债制度的内容。国债制度一般由发行制度、偿还制度和市场制度构成。随买”发行方式是政府债务管理者用来向小投资人发行不可上市国债。

52国债发行制度的内容。国债发行条件是政府以债券形式筹集资金时所申明各项条款或规定,包括国债种类、发行日期、发行权限、发行对象、发行数额、票面金额、发行价格、利息率、利息支付方式以及国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等的规定。决定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53.国债发行制度的内容。我国自1981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发行方式经历了行政摊派、承购包销和招标发行三种方式。现货交易方式:国债买卖双方在谈妥一笔交易后(即成交时),马上办理交券付价交割手续,

59.我国政府收入分类中的非税收入。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捐赠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其他收入8款。

61.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包括:应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课税商品的性质、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课税范围的大小。

62.国债的负担。国债负担包括:认购者负担、债务人负担、纳税人负担、代际负担。

63.国债常见的发行方式有:公募招标,承购包销,直接发售

64.国债直接发行方式的特点包括:直接与发行对象见面,有特定的发行对象,发行条件直接商定,自担发行风险。

65.税收资本化与一般意义上的税收后转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表面上由买主支付的税款通过压低购入价格而转由卖者负担;但税收资本化与税收后转在转嫁媒介和转嫁方式上存在明显不同。税负后转借助的是一般消费品,而税收资本化借助的是资本品;税负后转是在商品交易时发生的一次性税款的一次性转嫁,税收资本化是在商品交易后发生的预期历次累计税款的一次性转嫁。

66.政府的收入包括:税收,社会缴款,赠与收入,其他收入。

68.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69.税收资本化和税收后转的区別。税收资本化是税收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税收资本化借助的是资本品,税负后转借助的是一般消费品:税收资本化是在商品交易预期历次累计税款的一次性转嫁,税负后转是在商品交易时发生的一次性税款的一次性转嫁

71国债待征: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72按发行地域,可以将国债分为内债、外债。

74.国债的负担与限度的内容。衡量国债绝对规模指标:国债余额,即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

75国债偿还制度的内容。我国国债偿还方式包括:抽签分次偿还法、到期一次偿还法、转期偿还法、提前偿还法、市场购销法。

76.国债市场制度的内容。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国债交易中,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可分为现货交易方式、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方式、期权交易方式。

[展开全文]
严依琳 · 2022-08-08 · 0

反:税利价:税收,利率,价格

正:政府购买,预期,货币供给

[展开全文]
王国崇 · 2022-03-21 · 0

1.税制要素中纳税人的概念。有的税由纳税人自己负担,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2.税制要素中税率的概念。比例税率是指对于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其主要特点是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

3.税收分类。税收分类中,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其中,中央税包括消费税和关税。

4.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流转税类是我国的主体税种

7.企业所得税的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避免重复征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

8.个人所得税的内容。非居民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要根据所得类别的不同分别计算。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9.税制要素中纳税人的概念。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0.税收的分类。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11.税目即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12.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即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13.减税和免税。减税和免税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14.税制要素。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5.税制要素。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企业,也可以是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部队、学校和其他单位,或者是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经营者和其他自然人。扣缴义务人既非粹意义上的纳税人,又非实际负担税款的负税人,只是负有代为扣税并缴纳税款法定职责的义务人。

16.税制要素。课税对象:即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课税对象是不同税种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

17.税制要素。计税依据(或课税标准):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

18.税制要素。税目即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19.税制要素。税率: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20.税制要素。税率: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应征税额=课税对象*税率

21税制要素中税率相关内容。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

22.税制要素中税率相关内容。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退)税率。

23.税制要素中税率相关内容。定额税率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以绝对金額表示的税率,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

24.税制要素中税率相关内容。全额累进税率是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与之相应的税率计算税额。在课税对象提高到税收的一个新等级档次时,对课税对象全部都按提高一级的税率征税。注意区分“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25.税收分类。按税负能否转嫁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为:直接税(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和间接税(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

26.税收分类。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或体积为计税依据;如我国消费税中的啤酒、汽油、柴油等课税项目。

27.增值税:以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增值额为课征对象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税种,其收入居各税种之首。

28.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29.增值税纳税人的相关内容。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30增值税计税方法。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实行扣税法,其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31增值税计税方法。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32.征收率适用于小规模纳税入和特定一般纳税人,均按3%的征收率计征。但销售自行开发、取得、自建的不动产以及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按5%计征。根据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该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额=6000×3%=180元。

33.消费税的税率。消费税税率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基本形式。大多数应税消费品采用1%-56%的比例税率:啤酒、黄酒和成品油适用于定额税率:自酒、卷烟等实行定额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

34.所得税特点。所得税多数情况下采取累进税率,与流转税比较,收入更富有弹性;所得税能够自动适应经济发展周期变化,发挥“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35.个人所得税的内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取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收制度。

36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0000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7个人所得税的内容。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

38.个人所得税的内容。本题可通过排除法来进行选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非居民企业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B正确。

39.房产税的税率。我国现行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

40房产税的税率。我国现行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从价计征的,税率为1.2%。从租计征的,税率为12%。

41.增值税的特点: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最终消费者是全部税款的承担者: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

42.税收分类中的流转税。流转税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43.税收分类中的直接税。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44.税收分类中的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消费税与关税属于中央税。

45.增值税税率。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自来水、暖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食用植物油、冷气、热水、煤气、居民用煤炭制品、食用盐、农机、饲料、农药、农膜、化肥、沼气、二甲醚、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税率为9%。

46.考查税率。比例税率是指对于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其主要特点是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定额税率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而不是规定征收比例的一种税率制度,

48.税制要素的综合考察。免税: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注意免征并不是不征税,除税法列举的免税项目外,一般减税、免税都属于定期减免性质,税法规定有具体的减免条件和期限,到期就应当恢复征税。

49.税制要素的内容。纳税地点: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一般来说,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是一致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却并不一致,如与总公司不在同一地点的分公司的利润在总公司汇总纳税。

50.税收分类。按课税对象的不同,税收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类、行为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的分类:价内税、价外税

51.目前我国的财产税有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52行为税是对某些特定经济行为开征的税,目的是贯彻国家政策;目前我国行为税类包括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53.税收分类的综合考察。按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内税是指税款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价外税是税款作为商品或劳务价格以外附加的税收。消费税等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在零售以前各环节采取价外税,在零售环节采取价内税

54.流转税。流转税特点:①课征普遍。②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在税率既定条件下,税额大小直接取决于商品和劳务价格的高低及流转额的多少,与成本和费用水平无关流转税是一种不考虑纳税人经营能力和经营状况,而只考虑经营行为的税收。③除少数税种或税目实行定额税率外,流转税普实行比例税率,计算简单,便于征收管理。

55.增值税的优点是由增值税的特点决定的,具体体现在:能够平衡税负促进公平竞争:既便于对出口商品退税,又可以避免对进口商品征税不足:在组织财政收入上具有稳定性和及时性在税收征管上可以互相制约,交又审计。

56.适用增值税税率9%的包括:(1)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自来水、暖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食用植物油、冷气、热水、煤气、居民用煤炭制品、食用盐、农机、饲料、农药、农膜、化肥、沼气、二甲醚、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2)提供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

57.增值税的税率。增值税税率为6%的包括:提供增值电信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以及除不动产租赁以外的现代服务,除转让土地使用权之外的销售无形资产。

59.增值税中,适用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目前有基本税率13%、9%、6%和0共四档税率。

60.我国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有烟、酒、高档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电池和涂料共15类消费品。

61.消费税的税率。白酒、卷烟等实行定额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

62.所得税具有如下特点:①税负相对比较公平。一般实行所得多的多征、所得少的少征、无所得的不征,比较符合“量能负担”原则:②所得税类以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属于单环节征收,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也不易转嫁,不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6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

64.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包括:①工资、薪金所得;②劳务报酬所得:③稿酬所得:④特许权使用费所得:⑤经营所得;⑥利息、股息、红利所得:⑦财产租赁所得;③财产转让、所得:⑨偶然所得。

65.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中,综合所得包括:①工资薪金所得;②劳务报酬所得;③稿酬所得:④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66.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67.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综合所得适用3%-45%的超额累进税率;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68.个人所得税的综合考察。综合所得适用3%-45%的超额累进税率: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中,综合所得包括:①工资、薪金所得:②劳务报酬所得:③稿酬所得:④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不包括偶然所得,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

69.个人所得税的内容。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元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

70.个人所得税的内容。经营所得以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

73.财产税的特点。税源比较充分且相对稳定,不易受经济变动因素的影响,财产持有者在财产使用上一般不与他人发生经济关系,财产税属于直接税,不易转嫁.

74.房产税的综合考察。房产税征税范围: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的房屋。不包括房屋之外的建筑物,如围墙、烟囱、水塔、菜窖、室外游泳池等。

77.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額,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78.房产税的征收管理。房产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期缴纳的征收方法,具体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纳税人将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从生产经营之月起,缴纳房产税。

[展开全文]
严依琳 · 2022-08-10 · 0

2022.6.4 第一章

错题为1、2、27、36;

标注题为:11、27、28

 

[展开全文]
纪嘉琦 · 2022-06-04 · 0

1.领导具有两个基本特点,即领导必须具有影响力和指导、激励的能力。

2.传统的(特质理论 )认为,领导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并且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先天具备了这些特质的人才能成为领导。

3.吉伯认为,要想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特质包括身强体壮、聪明但不能过分聪明、外向有支配欲、有良好的调适能力、自信。斯道格迪尔认为的领导者特质中也包含了自信的特质。

4.特质理论有四个方面的缺陷:忽视了下属需要的缺陷。忽视了情境因素的缺陷。

6.在领导理论中,吉伯提出了特质理论,伯恩斯提出了交易型和变革型领导理论。

7.交易型领导强调的是个人在组织中的与位置相关的权威和合法性,强调任务的明晰度、工作的标准和产出。

8.魅力型领导的研究,除了要关注领导者自身的特质外,还必须考虑领导者所处的情境,以及工作任务的性质。同时,魅力型领导并不一定是一个正面的英雄,也有与其相联系的非道德特征。

9.魅力型领导具有的道德特征包括使用权力为他人服务、从危机中思考和学习,以及鼓励下属独立思考。

10豪斯确定的四种领导行为中,成就取向式领导会设定挑战性目标,鼓励下属表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11.支持型领导会努力创建舒适的工作环境,亲切友善,关心下属的要求。

12.费德勒权变理论认为,团队绩效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与情境因素是否搭配。

13.LMX理论认为,团体中领导者与下属在确立关系和角色的早期,就把下属分为“圈里人”和“圈外人”。

14麦克格雷格经典的X理论代表了传统权威的管理风格,经典的Y理论代表了启发式、人性化的管理风格。

15.以员工为中心的领导风格是Y理论,强调民主、员工中心、关怀、人际关系、支持、参与等。

16.描述的是斯道格迪尔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标志着一种新的强调领导行为和领导情境的领导研究理论的诞生。

17.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影响领导者风格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下属的成熟程度。

18.生命周期理论将工作取向和关系两个维度结合,得出了四种领导风格。其中,指导式是高工作-低关系,推销式是高工作-高关系,参与式是低工作-高关系,授权式是低工作-低关系。

19.技术技能是一个人对于某种类型的程序或技术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在操作人员和专业人员层次上,技术技能是工作绩效的主要特点。

20人际技能是有效地与他人共事和建立团队合作的能力,组织中任何层次的领导者都不能逃避有效人际技能的要求,这是领导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1.人际技能是有效地与他人共事和建立团队合作的能力。

22.茨伯格及其同伴提出的决策阶段包括确认阶段、发展阶段、选择阶段。

23.有限理性模型中,决策者使用满意原则代替了最大化原则。

24.行为型决策风格,即决策者具有较低的模糊耐受性,倾向于对人和社会的关注。

25.斯道格迪尔认为领导者的特质包括对所完成的工作具有责任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充满热情并且能够持之以恒,解决问题时勇于冒险并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有自信,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并能够忍受挫折。

26.魅力型领导是指具有自信并信任下属,对下属有高度的期望、有理想化的愿景,以及使用个性化风格的领导者。

28.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两个权变因素作为领导的领导行为与结果的中间变量:①下属控制范围之外的环境因素,如工作结构、正式的权力系统、工作团队等;②个人特征,如经验、能力、内-外控等。

29费德勒权变理论将领导方式区分为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两类。

30.权变理论中情景性的因素包括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工作结构和职权三个方面。

31.领导者与“圈里人”打交道要比与“圈外人”打交道更为容易,较少采用正式的领导权威;“圈里人”对所在的部门贡献更多,绩效评估也更高。

32.俄亥俄模式聚焦于两个维度,即关心人和工作管理。

33.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下属的成熟度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两个方面。其中,工作成熟度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心理成熟度是指工作的意愿或动机。

34.生命周期理论将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相结合,提出了指导式、推销式、参与式和授权式四种领导风格。

35.成功的领导依赖于合适的行为、技能和行动,领导者的三种主要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36.领导者的三种主要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概念技能处理的是观点、思想,人际技能关心的是人,技术技能涉及的是事。不同层次管理人员需要三种技能的相对比例是不同的,管理层级越高,工作中技术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小,而概念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大。

37.理性模型认为,决策者在任何方面都是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可以知道所有的备选方案,对概率的计算不存在任何困难。

38.有限理性模型认为,决策者使用满意原则代替了最大化原则,所以决策者并不知道所有的方案。决策者所认知的世界是真实世界的简化模型,而非完整的现实世界。

39.在社会模型中,产生投入增加的因素包括项目的特点、心理决定因素、社会压力和组织决定因素四个方面。

40决策风格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即价值取向和模糊耐受性。

41.成功的领导依赖于合适的行为、技能和行动,领导者的三种主要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2技术技能是一个人对于某种类型的程序或技术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人际技能是有效地与他人共事和建立团队合作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按照模型、框架和广泛联系进行思考的能力。从“很多下属员工也抱怨小张不通人情”可以看出小张缺乏人际技能,从“小张采用的仍然是10年前制定的管理流程”可以看出小张缺乏概念技能。

43组织中任何层次的领导者都需要有足够的人际技能。

44.领导者的成功取决于他的合适的行为、技能和行动。

[展开全文]
严依琳 · 2022-08-11 · 0

三、ERG理论(美国奥尔德弗)

三种需求:1生存需要-生理和物质、2关系需要-人际关系、3成长需要-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欲望

研究观点:各种需要同时具有激励作用;提出“挫折-退化观点:高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低层次需要会加强。

特点:灵活变通,不是僵化点;有助于说明文化差异下个体需要的差异

四、三重需要理论(美国麦克里兰)

三种需要:

1、成就需要-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寻求成功的欲望

特点:1选择适度风险;追求现实的成就感;2有较强责任心和进取意识,出色表现;3希望得到及时的反馈

适用于绩效明显,具有公开影响力的岗位

2、权利需要

1、喜欢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2喜欢发号施令重视争取地位和影响力;3喜欢竞争,追求出色的业绩

适宜管理者

3、亲和需要-追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特别重视被人接受和喜欢,追求友谊和合作。

特点:1追求友谊合作,往往充当被管理的角色;2在管理上过分强调良好关系维持通常会干扰正常的工作程序。得罪小部分人获得大部分人拥护和支持

五、公平理论(美国亚当斯)

1人们不仅关心绝对报酬,而且关心和他人工作和报酬上的相对关系;

2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的产出和投入的比率进行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

投入:员工认为他们带给或贡献给工作的所有的丰富多样的成分,包括所受的教育、资历、工作经验、忠诚和承诺、时间和努力、创造力以及工作绩效等

产出(回报):直接饿工资、奖金、额外福利、工作安全

1员工比较的是其对投入产出的自我直觉,并非客观测量结果。

2分类:纵向和横向;组织内部、外部比较

薪资水准、教育水平较高的员工,视野开阔,横向比较;越低的员工常常作纵向比较

3恢复公平的方法

1改变自己的投入产出-降低努力程度或要求加薪

2改变对照者的投入产出-向上级汇报对照者不努力,迫使对照者努力或被降薪

3改变对投入产出的知觉-报酬过度员工 自我知觉、低薪员工 对照者知觉

4改变参照对象

5辞

增加报酬保持公平;经常了解员工公平感,引导和调整

 

[展开全文]
王晓楠 · 2022-03-23 · 0

7、8月报名

10月底11月初考试

[展开全文]
王晓楠 · 2022-03-23 · 0

1.政府预算的含义。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政府预算的含义。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

3.政府预算职能。政府预算的三大职能中,反映政府部门的活动指的是,作为政府收支安排的一个基本计划,政府预算反映和规定了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的工作或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

4.政府预算的原则。在政府预算的六个原则中,完整性原则指的是,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以便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活动。

5.政府预算的分类中复式预算的特点。复式预算的优点:一是便于政府科学安排预算收支结构;二是便于政府灵活运用资本性投资和国债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的动用 不是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

7.考查我国政府预算体系。一般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9.预算编制制度。编制部门支出预算采用的方法是零基预算法。

10预算执行制度。预算执行制度是政府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

12.预算管理职权。预算管理职权是指政府预算方针政策、预算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权、解释权和修订权,政府预算、决算的编制和审批权,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监督权等。2014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立法机关、各级政府、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单位的预算管理职权作了明确规定。

13.预算分类。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类,政府预算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平衡预算是指预算收入基本等于预算支出的预算;差额预算是指预算收入大于或小于预算支出的预算。

14.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编制程序实行“两上两下”的基本流程。

16.政府预算的含义。政府预算具体含义包括:从技术方面看:①在形式上,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的年度重点和方向,又可以说是政府的工作计划.②在内容上,反映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数量的多少。(2)从政治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3)从本质方面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17.政府预算的含义。政府预算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查和批准才能。

18.政府预算的职能。政府预算的职能包括:反映政府部门的活动:监督政府部收支运作的情況:控制政府部门的支出。

19政府预算的原则。政府预算原则中,可靠性也称为“谨慎性”原则,各级政府预算必须建立在积极、稳健、可靠的基础上,有充分而确实的依据,预算数应尽量准确地反映可能出现的结果,保证预算能得到真实可靠的执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可靠、完整、能够落实。支出预算安排要真实、可靠,既不能不切实际的把支出盘子打得很大,无法完成,也不能留下硬缺口,将执行中一定要发生的支出不列入预算,人为缩小支出规模。

20.府预算的原则。政府预算原则中,合法性原则:政府预算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政府预算的成立、预算执行中的调整和预算执行结果都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

21.政府预算的原则。政府预算原则中,统一性原则:在分级财政体制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必须按统一的预算科目,统一的口径、程序来计算、填列和编制统一的预算。

22.政府预算的分类。单式预算是指将政府财政收支汇集编入一个总预算之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单式预算可以统一反映政府预算年度内能够筹集和使用的社会财富总量,便于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财政资金。

23.预算的分类。增量预算是指新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预算度基础上,按新预算年度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

25.政府预算的分类。零基预算是指新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执行情況,只以新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力可能为依据,重新评估各项收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一种预算形式。

26.政府预算的分类。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有效期为一年的政府预算。

27.政府预算的分类。多年预算也称中期预算、滚动预算,多年预算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要提交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审议年度预算时的参照,不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批准

28.府预算的分类。增量预算保持了各项财政收支指标的连续性,是一种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

29.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提出本级预备费动用方案。

30.我国政府预算体系。一般公共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基础。

31.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目前,我国每年统计公报公布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的数字,是就一般公共预算而言的。

32.我国政府预算体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根据“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关键词可进行选择。

33.我国政府预算体系。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根据“各级人民政府无偿征收”关键词可进行选择。

34.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指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根据“专项用于社会保险”关键词可进行选择。

35.预算编制制度。部门预算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

36.预算编制制度。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的教育收费作为本部门的事业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37.预算编制制度。部门支出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部门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

39.政府预算的原则。具体的原则有:完整性、统一性、可靠性、合法性、公开性、年度性原则。

40.根据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可将政府预算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规划项目预算。

4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各级人民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有:组织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的动用,组织编制本级决算草案。

42.我国政府预算体系。我国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43.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意义有: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有利于完善预算分配制度。

44.中央预算是指中央政府的预算,由中央各部门预算、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等组成;地方预算是指由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组成的预算,包括本级各部门的预算、上级对下级政府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收入等组成。

45.政府预算原则有: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年度性原则。

46.单式预算的优点:一是简单明了,整体性强,能够清晰反映政府财政收支全貌,有利于公众监督政府预算的实施:二是便于编制,易于操作・缺点:没有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不利于政府対复杂的财政活动进行深入分析、管理和监督。

47.复式预算的优点:便于政府科学安排预算收支结构,突出重点,分类控制预算收支平衡;便于政府灵活运用资本性投资和国债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缺点编制和实施比较复杂,有一定难度。

49.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政府预算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50多年预算也称中期预算、滚动预算,含义:对连续多个年度(一般为3-5年)的财政收支进行预测、规划或规定的一种财政计划形式。一般都是采取逐年递推或滚动的编制,即多年预算每年编制一次,每次向前滚动一年。多年预算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要提交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审议年度预算时的参照,不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批准。

53.我国政府预算体系中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54.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的综合考察。社会保险基金不能用于平衡财政预算,财政预算可补助社会保险基金。

55.预算执行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传统的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管理体系和资金缴拨方式,改为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56.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实行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公开招标与非公开招标相结合:委托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

57.建立政府资产报告制度相关内容。政府资产报告通常包括:政府资产报表政府资产分析报告。

58.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主要包括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以及以此为基础进行的综合分析等。

59.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机制;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政府资产报告制度: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对务报告制度: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推进预算、决算公开。

 

[展开全文]
严依琳 · 2022-08-12 · 0

六、期望理论(弗洛姆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

人们采取行动是因为行为在一定概率上能达到某种结果,这种结果可以带来他认为重要的报酬

动机(激励程度)=效价*期望*工具性

1效价-偏好程度:个体对所获得的报酬的偏好程度(喜不喜欢,用数值表示)

2期望-信念强度:员工对努力工作能完成任务的信念(能不能成功,用概率表示)

3工具值-报酬信念: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能不能挣到钱,用估值表示)

七、强化理论

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主要驱动因素

特点:1不考虑内在心态,而是注重行为及其结果;2不容易形成激励的理论

走向正循环

总结

1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

2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3ERG理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4三重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权利需要、亲和需要

5公平理论-恢复公平的五个方法

6期望理论-动机=效价*期望*工具性

7强化理论-结果对行为本身具有强化作用

激励理论的应用

一、目标管理

基本核心: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

目标制定过程:1实施目标管理时可以自上而下来设定目标,;2也可以自下而上

四要素:1目标具体化;2参与决策;3期限完成;4绩效反馈

效果评价:相当流行;目标管理实施的效果有时候并不符合管理者的期望

二、参与管理

内容:让下属人员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

形式:共同设定目标、集体解决问题、直接参与工作决策、参加咨询委员会、参加政策制定小组、参与新员工甑选

越是居于高位越不容易接受参与者管理的理念

原因:1工作复杂,更了解细节;2互相依赖,需要倾听其他部门意见;3对决策有认同感,利于执行;4提供内在奖赏,工作更有趣

推行条件:1充裕时间参与;2参与问题与自身利益相关;3具有参与能力;4不使权利地位受到威胁;5组织文化支持

质量监督小组是常见形式

三、绩效薪金制

内容:将绩效与报酬相结合的激励措施

方式:1计件工资、2工作奖金、3利润分成、4按利分红等

基础:以公平、量化绩效评估体系为基础

优点:减少管理者工作量。自发努力工作,不需要管理者监督

同期期望理论关系密切

斯坎伦计划:

1、融合参与管理和绩效薪金制

2、组织应结合为一体,不可分崩离析;员工有能力而且愿意贡献他们的想法和建议;效率提高后增加的效益应与员工共同分享

两个要素:设置一个委员会;制定分享成本降低所带来利益的计算方法

成败关键,在于劳资双方的信任感

 

 

 

 

 

[展开全文]
王晓楠 · 2022-03-23 · 0

3-5年时间给员工一个规划,无需画饼。

老师对人力资源的特质评估:1.要有激情和沟通的意愿。2.抗挫能力强。

派遣人数不能超过企业用工人数的10%

[展开全文]
杨双 · 2022-01-20 · 0

标记:3、17、32

错误:32

[展开全文]
纪嘉琦 · 2022-06-08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