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咨询
工作时间 9:00 - 18:00
弘文售后电话 15910622527
回到顶部

2021年初级人力资源管理师-VIP直通就业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0评价)
价格: 4580.00元

民事法律行为

概念:民事主体通过意思是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一般生效要件包括:1.行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2.当事人意思是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代理: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或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而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或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民事权利的分类

财产权:以财产利益为内容,如物权。债权

人身权:以人身利益。如人格权。身份权

绝对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相对权:又称对人权,义务人是特定人

处分权是所有内容的核心

有益物权有:

土地承包经营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

地役权

自然资源使用权

担保物权:为确保债权而实现设定的

包括抵押权、质权、置留权

第三十章   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1.合议制 2.回避制(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3.公开审判4.两审终审判

地域管辖:

1.一般管辖地

2.特殊地域管辖

裁定管辖:

移送管辖、制定管辖、管辖权转移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9-09 · 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1.法律体系

2.法制体系

3.法治体系

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内涵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系统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地位、组织和活动规则,宪法是整个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行政法是调整和规范国家行政关系的法律的总称

一般行政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

特别行政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民法是基本法。商法是特别法

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主体的法律特征: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利,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2.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但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

3.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驶行政政权的组织,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行政主体的法律特征:

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几种主要的行政立法行为:

1.行政立法

我国行政立法主体:国务院、国务院各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的人民政府

2.行政许可

3.行政处罚

行政拘留的适用:

适用在机关上、只能由公安机关决定和执行

2.在适用对象上,一般只适用于园中违反治安管理的自然人,但不适用于精神病患者。不满14岁的公民以及孕妇和正在哺乳的一周岁之内的婴儿和妇女,也不适用于我国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行政复议:

概念:行政行为侵犯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

行政复议的特征:

1.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复议机关是行政机关

2.行政复议是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的行为

基本原则:

1.当事人选择复议原则

2.审查行为合法性原则

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

民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信原则

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6.绿色原则

民事行为能力分类: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3.无民事行为能力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9-08 · 0

第二十五章   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按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季度,月度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我国的资产负债表目前使用账户式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利润=收入-费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

不产生现金流量的情形

1.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

2.将库存现金存入银行

3.用现金购买现金等价物

4.将现金等价物出售取得现金

法的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法的本质:

阶级性

国家意志性

物质制约性

法的基本特征:

1.特殊的社会规范

2.国家制定和认可

3.权利和义务

4.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具有普遍性

6.具有严格程序规定的规范

法律规则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构成

按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

确定性

委任性

准用性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包括:法律清理、法律汇编、法律编纂

法的解释: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

 

 

 

 

 

 

 

 

x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9-06 · 0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财务状况、静态等式)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动态等式)

复式记账法:最基本、最主要的会计方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总账与明细平行登记要求做到:依据相同,方向相同、期间相同

会计凭证的种类

1原始凭证-销货发票、款项收据

2.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确定而登记的

原始凭证的种类:

1.自制原始凭证

2.外来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种类:

收款凭证

付款凭证

转账凭证

会计账簿分类

按用途分类:

序时账簿

分类账簿

备查账簿

对账应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实物的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

2.技术推算法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9-05 · 0

第五部分   会计

会计基本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的特征

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具有一整套区别于其他工作的专门的技术方法

3.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的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2.监督职能、合法性、合理性

会计的对象

就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以货币表现得经济活动一般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企业得资金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推出

会计核算得具体内容

会计上。通常将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称为经济业务事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流动性最强)

款项作为支付手段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存款、信用证存款

有价证券是指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

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

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状况

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依法设置的会计帐簿上统一登记、核算

各单位各种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会计主体

凡是法人单位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单位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会计分期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以人名币为计量单位

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

1.合理确定会计记账基础

2.配比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

2.相关性

3.清晰性

4.可比性

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

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7.谨慎性

8.及时性

资产的分类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存货

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收税费,其他应付款

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

所有者权益

资产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9-01 · 0

第二十一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

第一节  集中趋势的测度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值,适用范围: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

中位数:从下到大,居中的数值叫做中位数。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算数平均数

又称均值,是全部数据的算术平均

适用于数值型数据,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离散程度的测试

极差-最简单的变异指标,又称全距

标准差-总体所有单位标志值与其平均数离差

离散系数

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来计算,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

为了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得影响

第二十二章   统计指数

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数量指数:反映物量变动水平

质量指数:反映事物质量的指数

第三节    指数体系

总量指数是由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相对水平:销售额=价格指数*销售指数

绝对水平:相加

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

1.零售价格指数

与人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消费价格指数

作用:

1.反映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2.反映通货膨胀状况。通货膨胀率一般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表示

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

1.与预期股息成正比

2.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9-01 · 0

第二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

优点:快速简洁  费用低

          不需要任何抽样框

         对探索性研究和调查的设计开发有很大帮助

缺点:对样本的代表性很强的假定。通常有很大的风险

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

重点调查

是一种非全面的调查,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

适用范围很广,不要求掌握全面数据

典型调查-也是非全面调查

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

作用:可弥补全面调查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搜集第一手统计数据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报告法

3.采访法

4.登记法

5.电话访问法

6.网络调查法

7.试验设计法

第二手统计数据方法

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

间接来源的统计数据,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可用价值

2.指标的含义、口径、计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

3.弥补缺失数据的质量检查

4.一定要注意数据来源

统计数据的误差及误差的来源

1.登记性误差-人为因素,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可以消除)

2.代表性误差-随机误差,没有遵循随机原则,存在差异、容量不足(无法消除、但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

统计数量的质量要求及检查

1.精度

2.准确性

3.关联性

4.及时性

5.一致性

6.最低成本

第二十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适用于低级数据的方法一定适用于高级数据,适用于高级数据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低级数据

品质数据-做分类整理

数据型数据-做分组整理

分类数据常用的指标

1.比例

2.百分比

3.比率

分类型数据的图示

条形图

圆形图

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向上累积

向下累积

组距分组的步骤

1.确定分组组数

2.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

3.求极差

关系:组距与组数成反比关系

定义:组距是每组观察值的最大差

采用组距分组时,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直方图-连续排列

条形图-分开排列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分类数据

顺序数据

数据型数据

通常情况下。统计表色左右两边不封口

表中的数据一般右对齐,小数点时应以小数点对齐,而且小数点的位数应统一

统计表不应出现空白单元格

要注明资料来源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31 · 0

第二节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构成

经常账户内容

1.货物和服务

2.收益

3.经常转移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金融资产交易

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

净误差与遗漏,用以抵消统计偏差的项目

国际收支差额分析

1.贸易差额

2.经常差额

3.综合差额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1.外汇缓冲政策

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3.汇率政策

4.直接管制措施

第四部分   统计

统计的三种不同的含义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

2.统计数据

3.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1.定类尺度-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

2.定序尺度-等级差或顺序差

3.定距尺度-可以进行加、减计算

4.定比尺度-反映现象的结构、比重、速度、密度、得数量关系

统计数据得类型

分类数据-不区分顺序

顺序数据-有顺序

数值型数据-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

统计指标得含义: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得概念和数值

总量指标:以绝对数形式来表现

时期指标:可以累积

时点指标:不能累积

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数之比

统计调查得概念与作用

1.概念-有计划有组织得

2.统计调查搜集得资料

第一手统计数据:即原始统计数据

第二手统计数据:是指已经加工整理的统计数据

按调查等登记

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或均值

统计报表:自上而下的统一布置

普查的特点: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

抽样调查的特点:

经济性

时效性强

适应面广

准确性高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26 · 0

第十六章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由货币制度规范的货币流通

1.金融中介

2.金融市场

3.金融工具

4.金融制度的调控机制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1.聚敛功能

2.配置功能

3.调节功能

4.反映功能

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交易对象:

交易工具:各种金融工具,货币资金是供求与金融工具的供求在方向上是相反的

交易主体:工商企业首先是筹资人

政府是重要的资金需求者

金融机构是最特殊的参与者与交易中介(金融市场上最大的买方和卖方

交易价格: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交易价格之一,当借款多而放款者少,货币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反之下降

金融市场的分类

货币市场

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

资本市场

包括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

按照金融工具的发行和转让流通划分

一级市场:发行来融通资金的市场

发行的两种方式:定向发行或私募发行,公开发行或公募发行

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流通市场是买卖、转让已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市场

两种交易方式:交易所场内交易、二是场外交易

按照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不同划分

1.现货市场-一般在成交后1-5交易日内付款交割

2.期货市场-锁定和规避金融市场风险、实现价格发现的功能

期权市场-金融期权交易,卖出一定数量的证券的权利

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特征

1.金融工具又称信用工具

发行者或转让者是资金短缺者,购买者则是资金盈余者

特征:

风险性:一是违约风险,二是市场风险

流动性:偿还期限和债务人信誉程度

收益性:通过收益率来表示 利息或股息收入与预付本金的比率

期限性:金融工具具有不同期限,可转换

金融工具的种类

1.短期金融工具

国库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异地)、银行本票(本地)、支票

2.长期金融工具

长期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银行债券、股票

3.衍生金融工具

期货交易、期权交易、期限互换、利率互换、货币互换

利率与利息

利率的定义: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对借贷本金额之比

公式:利率=利息额/(借贷本金额*期限)

计息方法:单利计息方法、复利计息方法

第十七章   汇率与国际收支

外汇

已外币表示,可用于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支付手段

狭义:指在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币票据

广义:清偿一切外国货币资产和债权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来分配的

外汇的分类

即期外汇-现汇

远期外汇-期汇

外汇三性

1.外币性

2.可兑换性

3.普通接受性

国际货币特点

可兑换货币,自由外汇,具有强大的经济金融实力

汇率的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以外币作为标准,人名币汇率采取直接标价法)

2.间接标价法(以本国货币作为标准)

汇率的报价方法

汇率变动最小单位称为基点

银行汇率报价是双向报价制,即同时报出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现钞的买卖差价要大于现汇,银行的现钞买入低价于外汇买入价,而现钞卖出价与外汇卖出价相同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1.国际收支

2.相对通货膨胀率

3.相对利率

4.总需求和总供给


 

 

 

单例计息方法:仅以原本本金计息方式

本利和=本金*(1+利率*期限)

复利计息方法:本利和=本金*(1+利率)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

2.货币资金供求关系

3.通货膨胀率

4.历史的沿革

5.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6.国际金融市场利率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24 · 0

第三节   货币发行

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故被称为基础货币

信用的定义

信用是指债权,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的存在前提

信用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

信用的本质特征

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

2.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反映了经济主体的支付愿望和支付能力

按债权人与债务人结合的特点

双方直接建立金融联系,直接信用包括预付或赊销商品形式的商业信用,发行及买卖有价证券

按不同主体分类

1.商业信用

形式一:赊销,预付和分期付款

形式二:采取公司企业债券的形式

2.银行信用

具有资金实力雄厚,资信度高和灵活多样

3.国家信用

主要形式发行国库券或公债

征信

1.了解信用申请人的真实情况和如期还款的能力

2.使授信方的风险降低最低的作用

3.信对失信的一种有效纠正

中央银行

是中心环节,它是发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

2.商业银行

是存款货币银行,是金融体系最为核心的部分

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

3.政策性银行

不已盈利为目标、财政拨款

4.商业保险公司

保险业务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22 · 0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制度

含义: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批准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从形式上看-政府在财政年度内预计财政收支总额及其结构间的平衡关系

从内容上看-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数量的多少

从本质上看-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政府预算职能

1.反映活动或工作状况

2.监督收支运作情况

3.控制支出

政府预算的分类

1.按预算编制形式分类,分为单式预算和复试预算

单式预算优点:简单明了

缺点:没有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不利于政府对复杂的财政活动进行深入的分析,管理和监督

复式预算

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分别编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形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收支出对照表

复式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组成

经常预算: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

资本预算: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

多年预算不具有法律效力

按预算管理层级分类:

1.中央预算2.地方预算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编制

1.税收收入2.非税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收定支""不列赤字”

国家金库制度是政府预算收支执行的载体

我国实行委托国库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国库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政府收支是否平衡只有通过编制政府决算才能准确的反应出来

                  货币与金融

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货币的基本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实物货币:是直接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本身具有相应的价值和特定的使用价值

代用货币:如银行券和辅币,内在价值低于额定价值

信用货币:它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也不能与实物货币按某种平价相兑换

现代信用货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两种主要存在形式

现代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

是央行代表国家发行的,本身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是债务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具有强制性-通过法律手段其为法定货币

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和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人民币采取不兑现纸币的形式、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通货,中国人民银行为唯一发行银行

货币层次

M0=流通中的货币

狭义的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的货币量: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

货币供给机制

1.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18 · 0

第十二章    税收基本制度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地一种形式

税收的内涵

1.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

2.征收的目的是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不是财产权利

3.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利

4.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移给国家的过程

5.税收征收结果来看,国家是通过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1.纳税人、负税人(可以是合一的也可以是分离的)

2.课税对象:也称为征收对象,它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

3.税率:税率是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按照课税对象分类

流转税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

所得税是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财产税:房产税、契税、车船税

按计税依据分类

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为依据的税收,如增值税、所得税、房产税

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和体积为税收依据的税收。

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直接税、间接税

税额大小直接取决于商品和劳务价格的高低及流转额多少,只考虑经营行为的税收是对同一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按照相同标准课征税收

流转税普遍实现比例税率

增值税的特点

以单位和个人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增值额为课征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增值税的类型:

1.消费型增值税

2.收入型增值税

3.生产型增值税

4.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纳税人

5.税率和征收率

一般纳税人

基本谁率13%(销售或进口货物)

9%(农产品、农机饲料等)

6%(增值电信服务,金融等)

0%(出口货物)

小规模纳税人

征收率3%

所得税的主要特点

1.税负相对比较公平

2.属于单环节征收、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3.税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发挥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16 · 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全体人们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就是扩大再生产

方式划分: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的场所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以及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扩大生产的规模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

产业的分类方法:

两大部分类法:1生产资料生产2.消费资料生产

三次产业分类法:1.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2.工业、建筑业 3.服务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有钱、有人、有高科技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1.消费结构

2.资源结构:自然资源和经济技术资源

3.投资结构

4.科学技术

5.劳动力素质和数量

6.产业间的关联方式

产业结构的优化

主导产业:建筑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

战略产业:新技术的革命成果

基础产业:能源、农业、原材料工业以及交通、通讯、服务、科技、教育等产业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国民生产总值(GNP):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国内生产总值(GDP):只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以地域为统计标准的)

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现形态

1.价值形态

2.收入形态

3.产品形态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社会主义累积基金和消费基金

积累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和

消费基金是:满足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那部分资金,它的实物形式是一年内用于消费资料的总和

消费基金由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两部分构成

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方式

经济增长的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

劳动、资本、土地。推动经济的三要素

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增加产品数量

集约型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观-发展

核心内容观-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发展观-统筹兼顾

党的十八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放是国家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定义:为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主体:国家

宏观调控的对象:国民经济总体活动

管理手段:政企分开

基本目标: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是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有政府宏观调控的价格控制

财政政策是: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组成

调控手段: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转移支付

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目标: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09 · 0

总额升高,量上升(正比)

[展开全文]
张雪萌 · 2022-06-22 · 0

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意识形态

[展开全文]
张雪萌 · 2022-06-16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