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咨询
工作时间 9:00 - 18:00
弘文售后电话 15910622527
回到顶部

2021年初级人力资源管理师-VIP直通就业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0评价)
价格: 4580.00元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全体人们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就是扩大再生产

方式划分: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的场所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以及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扩大生产的规模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

产业的分类方法:

两大部分类法:1生产资料生产2.消费资料生产

三次产业分类法:1.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2.工业、建筑业 3.服务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有钱、有人、有高科技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1.消费结构

2.资源结构:自然资源和经济技术资源

3.投资结构

4.科学技术

5.劳动力素质和数量

6.产业间的关联方式

产业结构的优化

主导产业:建筑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

战略产业:新技术的革命成果

基础产业:能源、农业、原材料工业以及交通、通讯、服务、科技、教育等产业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国民生产总值(GNP):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国内生产总值(GDP):只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以地域为统计标准的)

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现形态

1.价值形态

2.收入形态

3.产品形态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社会主义累积基金和消费基金

积累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和

消费基金是:满足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那部分资金,它的实物形式是一年内用于消费资料的总和

消费基金由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两部分构成

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方式

经济增长的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

劳动、资本、土地。推动经济的三要素

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增加产品数量

集约型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观-发展

核心内容观-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发展观-统筹兼顾

党的十八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放是国家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定义:为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主体:国家

宏观调控的对象:国民经济总体活动

管理手段:政企分开

基本目标: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是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有政府宏观调控的价格控制

财政政策是: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组成

调控手段: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转移支付

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目标: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09 · 0

第一节  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考核体系

上级-参杂评估者的主观意识

下级-使考核结果再一定程度上失真

同事-更加全面的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

外部人员-造成存在偏见的评价。成本高于内部评价

员工自己-员工通常对自己过于宽松

周期影响因素

从事事务性工作的员工,考核期周期短一些

从事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的员工,考核周期会长一些

绩效考核指标概述

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于评价的项目称为绩效考核指标

类型-硬指标和软指标

硬指标-以统计数据为基础

软指标-通过人的主观评价得出评价结果

特质类绩效指标-是员工的素质于发展潜力

行为类绩效指标-关注的是绩效实现的过程

结果类绩效指标-更多的关注绩效结果和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设计方法

1.工作分析法

2.个案研究法

3.业务流程分析法

4.专题访谈法

5.问卷调查法

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

用来区分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的概念

设计方法

1.经验判断法

2.按照重要性排序法

3.对偶比较法

4.倍数加权法

5.权值因子判断法(专家)

绩效考核指标评价标准

描述性标准与量化标准

第八章      薪酬福利管理

薪酬的概念及本质

一  薪酬:在经济上和非经济上的酬劳或回报的总和

基本薪酬

1.职位薪酬

2.技能薪酬

3.能力薪酬

二  奖金

三 福利(非货币报酬)

影响薪酬的设定因素

外在因素

1.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与竞争关系

2.地区及行业差异

3.当地生活水平

4.与薪酬相关的法律规定

内在因素

1.企业的业务性质与内容

2.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支付能力

3.企业文化

薪酬的作用

对员工的作用

1.基本生活保障

2.心理激励功能

3.个人价值体现(薪酬是对员工价值和成功的一种识别信号)

对企业的作用

1.改善经营绩效

2.塑造和强化企业文化

3.支持企业变革、

薪酬设计体系

传统薪酬体系设计

1.公平性原则

外部公平性 不同企业类似企业职位薪酬应该基本相同

内部公平性-同一企业中不同职位所获得薪酬正比于各自的贡献

个人公平性-同一企业的相同职位

2.竞争性原则

3.激励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有限的薪酬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职位薪酬体系的设计步骤

1.企业现状及未来的战略目标

2.工作分析及工作评价

工作分析是确定薪酬体系的基础,通过系统的方法明确企业内部各职位的职责权限,任职的资格、工作评价主要是为了解决薪酬的内部公平性问题

3.薪酬调查-解决外部竞争性问题

4.确定薪酬水平

采用领先策略、跟随策略或滞后策略,在企业内部采用混合策略

5.薪酬结构设计

6.薪酬预算与控制

 

5.合法性原则

现代薪酬体系设计原则

1.团队性原则

2.隐性报酬原则

 

 

 

 

 

 

 

4.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10 · 0

规律是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都是客观的,

[展开全文]
龙燕 · 2022-09-14 · 0

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意识形态

[展开全文]
张雪萌 · 2022-06-16 · 0

第一节  薪酬概述

技能薪酬体系设计原则

1.技能分析

2.技能评价

能力薪酬体系设计步骤

1.进行工作分析、划分职类和职种

2.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3.职种评价

4.员工任职资格鉴定

薪酬水平及薪酬结构设计

薪酬水平

市场领先策略

即在年初薪酬调整时,全年企业薪酬水平都会比市场水平高,只有在年底时才于市场水平持平

适用:大型企业

市场跟随策略

采用这种策略随时注意外部市场薪酬的变动趋势,因此加大了企业薪酬管理的成本 

缺点:不大不小,中型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市场滞后策略

及年初确定竞争性水平,导致企业的薪酬水平在全年都低于市场水平

适用:规模小、处于竞争性产品市场

缺点:不利于企业吸引高素质人才

混合策略

优点: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缺点:设计复杂

薪酬结构设计

薪酬结构是对企业内部的不同职位或者技能之间工资率的安排,一个完整的薪酬解雇包括薪酬等级数量,同一薪酬等级内部的薪酬变动范围

确定薪酬等级的数量及级差

1.恒定绝对级差法-最高点相隔相等

2.变动级差法-职位等级越高,相邻的两个等级最高点的差异就越大

3.恒定差异比率法-绝对极差与下一职位等级最高点之间的比例是恒定的

薪酬变动范围-最低点和最高点的绝对差距

薪酬变动比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与最低值之间的比率

比较比率:个人-实际÷中值      企业-中值÷市场平均

薪酬区间渗透度=(实际基本薪酬-区间最低值)÷(区间最高值-区间最低值)

宽带式薪酬:相当少数薪酬等级以及较宽等级变动范围的薪酬结构

优点:能够更高的支持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重视员工个人技能和能力提高

缺点:不利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晋升

宽带式薪酬结构体系

1.薪酬宽带数量

2.宽带定价

3.将员工放入薪酬宽带中的特定位置:1.绩效法2.技能法3.能力法

团体奖励计划

是集体绩效

1.收益分享计划

优点:制定绩效考核标准

缺点:导致员工的流动

2.基于团队的奖励计划

3.短期奖励计划

 (一)绩效加薪

(二)一次性奖金

(三)月、季度奖金

(四)特殊绩效奖励计划

长期绩效奖励计划

现股计划、期股计划、期权计划

福利

以非货币薪酬和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补充性报酬与服务

1.法定福利(社会保险、法定假期、住房公积金)

2.企业补充福利(收入保障计划、员工服务计划)

好的福利计划应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亲和性-人文关怀

2.灵活性-最大限度满足员工的不同需要

3.竞争性-对外具有竞争力

4.成本效能-福利成本和可支配范围

5.特色性-企业文化

福利成本控制

1.福利计划的费用分担制

2.传统福利项目改进

3.福利项目开发

典型福利计划

1.弹性福利计划(附加福利计划、混合匹配福利计划、核心福利计划、标准福利计划)

企业健康保险计划

1.商业保险

2.内部自我保险

3.指定服务计划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15 · 0

第十二章    税收基本制度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地一种形式

税收的内涵

1.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

2.征收的目的是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不是财产权利

3.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利

4.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移给国家的过程

5.税收征收结果来看,国家是通过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1.纳税人、负税人(可以是合一的也可以是分离的)

2.课税对象:也称为征收对象,它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

3.税率:税率是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按照课税对象分类

流转税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

所得税是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财产税:房产税、契税、车船税

按计税依据分类

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为依据的税收,如增值税、所得税、房产税

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和体积为税收依据的税收。

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直接税、间接税

税额大小直接取决于商品和劳务价格的高低及流转额多少,只考虑经营行为的税收是对同一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按照相同标准课征税收

流转税普遍实现比例税率

增值税的特点

以单位和个人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增值额为课征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增值税的类型:

1.消费型增值税

2.收入型增值税

3.生产型增值税

4.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纳税人

5.税率和征收率

一般纳税人

基本谁率13%(销售或进口货物)

9%(农产品、农机饲料等)

6%(增值电信服务,金融等)

0%(出口货物)

小规模纳税人

征收率3%

所得税的主要特点

1.税负相对比较公平

2.属于单环节征收、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3.税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发挥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16 · 0

总额升高,量上升(正比)

[展开全文]
张雪萌 · 2022-06-22 · 0

资本市场: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市场(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口诀:股债基加长期

货币市场:短期、流动性很强、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据市场、行业拆借市场、期债券市场)口诀:票同票同加短期

个人所得税:采用综合所得和分类所得相结合的

综合所得:工劳特稿345

分类所得:偶然财利经535--20

[展开全文]
万蕾 · 2022-03-31 · 0

第九章  培训与开发

培训的含义:组织通过学习性活动。有计划的给员工传授其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应具备的工作态度

目的

1.帮助员工胜任本职工作

2.提高组织或个人绩效

3.增加组织或个人的适应能力

4.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不同时间阶段的培训与开发

1.职前培训与开发

岗前培训:一般性的职前培训与开发介绍企业一般情况

专业性的职前培训:使员工切实了解处理业务的原则、原理、技术

2.在职培训与开发

3.职外培训与开发

内部培训分为:

在岗

岗外

培训与开发的方法

群体培训与开发的方法

1.讲授法

优点:同时培训很多人、不必耗费太多时间与经费

缺点:不能主动参与培训开发、只能从讲授者的演讲中被动、有限度的思考和吸收

2.讨论法

3.操作示范法

4.案例研讨法

5.角色扮演法(达到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

6.管理游戏法

7.视听法

个体培训与开发的方法

1.准备2.传授3.练习4.跟踪观察

培训与开发需要做到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培训必然是多层次、多内容、多方法的体系

需求分析的内容

1.组织分析

2.工作任务分析

3.人员分析

绩效管理是员工培训与开发需求信息的首要来源

需求分析的方法

1.申报法

2.问卷法

3.面谈法

4.任务分析法

5.绩效分析法

6.查阅工作说明书

培训与开发的实施

1.选定培训与开发的时间和地点

2.准备培训与开发用具及有关资料

3.选择培训与开发教师

4.培训与开发的控制

效果评估是培训与开发体系中最难实现的一个环节

五个内容:

1.反应评估

2.学习评估

3.工作行为评估

4.结果评估

5.投资收益评估(很少进行)

       第十章   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

是指员工与企业管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行为,既包括双方因为签订雇佣契约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员工的入职管理

1.发布招聘广告阶段

2.简历筛选阶段的歧视

3.甄选阶段的歧视

招聘广告:在性质上属于邀约邀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录用信:用信函的方式传递录用信息的方法,录用信会对用人单位产生法律约束

试用期

不能超过6个月,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最低工资约定工资80%,在试用期内提前三天通知不录用

三方协议

是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生所在学校

员工在职管理

1.社会保险管理

2.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

3.加班加点管理

 

 

 

 

 

 

1.反应评估2.学习评估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17 · 0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制度

含义: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批准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从形式上看-政府在财政年度内预计财政收支总额及其结构间的平衡关系

从内容上看-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数量的多少

从本质上看-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政府预算职能

1.反映活动或工作状况

2.监督收支运作情况

3.控制支出

政府预算的分类

1.按预算编制形式分类,分为单式预算和复试预算

单式预算优点:简单明了

缺点:没有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不利于政府对复杂的财政活动进行深入的分析,管理和监督

复式预算

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分别编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形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收支出对照表

复式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组成

经常预算: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

资本预算: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

多年预算不具有法律效力

按预算管理层级分类:

1.中央预算2.地方预算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编制

1.税收收入2.非税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收定支""不列赤字”

国家金库制度是政府预算收支执行的载体

我国实行委托国库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国库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政府收支是否平衡只有通过编制政府决算才能准确的反应出来

                  货币与金融

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货币的基本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实物货币:是直接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本身具有相应的价值和特定的使用价值

代用货币:如银行券和辅币,内在价值低于额定价值

信用货币:它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也不能与实物货币按某种平价相兑换

现代信用货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两种主要存在形式

现代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

是央行代表国家发行的,本身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是债务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具有强制性-通过法律手段其为法定货币

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和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人民币采取不兑现纸币的形式、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通货,中国人民银行为唯一发行银行

货币层次

M0=流通中的货币

狭义的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的货币量: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

货币供给机制

1.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18 · 0

第一节  员工入职、在职、离职管理

员工在职管理

培训协议与服务期

1.培训协议与培训赔偿-编写一份完善的培训协议

劳动者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关系、企业不能要求其赔偿培训费

2.服务期和违约金约定

离职的常见形式

1.协议解除

2.辞职(提前30天书面通知)

3.解聘

即时解聘(试用期内员工存在过错)

预告解聘(员工没有过错)

4.终止合同

企业变革与裁员

裁员的类别

1.经济性裁员

2.结构性裁员

3.优化性裁员

裁员实施要点:

裁员前要与有关对象进行沟通

对于非经济性裁员,应提前以书面形式正式通知,对于经济性裁员要告知裁员的必要性

企业在实施经济性裁员之前获得政府及有关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对经济性裁员的认可

员工手册应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向劳动者公示或,在本单位颁布实行

考勤管理

1.操作流程应符合劳动法规定

员工请假管理制度

1.病假

医疗期的问题,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了

2.事假

批准与否完全取决于用人单位

病假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80%

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享受带薪休假

员工情绪管理

压力控制与管理

1.预防阶段

2.预警阶段

3.反应阶段

4.处理阶段

5.善后阶段

员工减压的措施

1.改善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2.企业文化氛围上帮助员工提高心理保健能力

3.组织制度。程序上帮助减轻员工压力,加强过程管理

冲突管理

产生冲突的原因

1,处事策略不同

2.不良的沟通和信息謬传

3.个体差异

4.角色矛盾

冲突处理的方法

1.协商调节法

2.教育法

3.拖延法

4.和平共处法

5.转移目标法

6.上级仲裁法

职业倦怠主要方面: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丧失

职业病的预防与认定

认定条件:该疾病与工作场所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预防:1.作业环境管理2.作业管理3.健康管理

过度劳动

三个方面:必须存在劳动者超时。超强度的劳动行为

2.劳动者身心上的疲劳,而且这种疲劳已经蓄积

劳动者的疲劳蓄积必须与超时,超强度的劳动存在直接关联

成因研究

1.生理、心理、经济、社会因素、管理、文化

员工援助计划效果的测量

成本-效益评估

过程评估

临床评估

员工援助计划的执行模式

1.内置模式

2.外设模式

3.联合模式

4.整合模式

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19 · 0

控制啥压抑试图糊里糊涂匪无助

[展开全文]
甘正琴 · 2021-11-28 · 0

第三节   货币发行

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故被称为基础货币

信用的定义

信用是指债权,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的存在前提

信用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

信用的本质特征

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

2.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反映了经济主体的支付愿望和支付能力

按债权人与债务人结合的特点

双方直接建立金融联系,直接信用包括预付或赊销商品形式的商业信用,发行及买卖有价证券

按不同主体分类

1.商业信用

形式一:赊销,预付和分期付款

形式二:采取公司企业债券的形式

2.银行信用

具有资金实力雄厚,资信度高和灵活多样

3.国家信用

主要形式发行国库券或公债

征信

1.了解信用申请人的真实情况和如期还款的能力

2.使授信方的风险降低最低的作用

3.信对失信的一种有效纠正

中央银行

是中心环节,它是发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

2.商业银行

是存款货币银行,是金融体系最为核心的部分

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

3.政策性银行

不已盈利为目标、财政拨款

4.商业保险公司

保险业务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22 · 0

第一节   劳动法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上的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事项进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

联系:都是当事一方提供劳动力给他使用并由他方给付劳动报酬

不同:1.双方当事人关系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

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务关系主体是不确定的

不同:

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

3.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

4.适用法律不同

劳动者

公务员和现役军人、家庭保姆等不适用于劳动法的

劳动法的重要原则

1.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

2.劳动条件的基准化

3.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

4.劳动执法的规范化

劳动法第一天表明目的和作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劳动关系确定劳动法律关系,经济基础是劳动关系的一部分

劳动关系以劳动为前提,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是劳动法律规范存在为前提,权利和义务是劳动法律关系

l联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1.劳动者

满足以下条件

1.年满16周岁

2.用人单位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1.行为

2.财务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2.取得劳动报酬

3.休息休假

4.获得劳动保护

5.接受技能培训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7.提劳动争议

8.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义务

1.完成劳动任务

2.提高职业技能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遵守劳动的义务纪律和职业道德

5.履行法律。法规

第三节  劳动法的内容

劳动法确立的主要制度

1.促进就业制度

2.劳动合同制度

3.集体合同制度

4.劳动标准制度

5.社会保险制度

6.企业规章制度

7.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我国政府已批准国际劳工公约26个

第十二章   促进就业

方针是: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京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1.用人单位依法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利

2.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对特殊就业群体促进就业措施

1.高效毕业生

2.农村劳动力

3.残疾人

4.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5.退役军人

就业服务与失业管理

就业服务主要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提供

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通过设计公共就业服务机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

职业中介机构的禁止行为

1.提供虚假就业信息

2.为无合法证明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

3.伪造、涂改、转让职业中介许可证

4.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

5.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失业等级制度

应当于15日内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登记手续

失业等级的范围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

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

1.就业前培训

2.劳动预备制度

3.再就业培训

4.创业培训

企业职工培训

指企业在岗职工进行以提升岗位工作能力,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能力以及生产技能水平

一般企业一般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高技术从业人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23 · 0

第十六章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由货币制度规范的货币流通

1.金融中介

2.金融市场

3.金融工具

4.金融制度的调控机制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1.聚敛功能

2.配置功能

3.调节功能

4.反映功能

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交易对象:

交易工具:各种金融工具,货币资金是供求与金融工具的供求在方向上是相反的

交易主体:工商企业首先是筹资人

政府是重要的资金需求者

金融机构是最特殊的参与者与交易中介(金融市场上最大的买方和卖方

交易价格: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交易价格之一,当借款多而放款者少,货币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反之下降

金融市场的分类

货币市场

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

资本市场

包括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

按照金融工具的发行和转让流通划分

一级市场:发行来融通资金的市场

发行的两种方式:定向发行或私募发行,公开发行或公募发行

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流通市场是买卖、转让已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市场

两种交易方式:交易所场内交易、二是场外交易

按照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不同划分

1.现货市场-一般在成交后1-5交易日内付款交割

2.期货市场-锁定和规避金融市场风险、实现价格发现的功能

期权市场-金融期权交易,卖出一定数量的证券的权利

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特征

1.金融工具又称信用工具

发行者或转让者是资金短缺者,购买者则是资金盈余者

特征:

风险性:一是违约风险,二是市场风险

流动性:偿还期限和债务人信誉程度

收益性:通过收益率来表示 利息或股息收入与预付本金的比率

期限性:金融工具具有不同期限,可转换

金融工具的种类

1.短期金融工具

国库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异地)、银行本票(本地)、支票

2.长期金融工具

长期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银行债券、股票

3.衍生金融工具

期货交易、期权交易、期限互换、利率互换、货币互换

利率与利息

利率的定义: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对借贷本金额之比

公式:利率=利息额/(借贷本金额*期限)

计息方法:单利计息方法、复利计息方法

第十七章   汇率与国际收支

外汇

已外币表示,可用于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支付手段

狭义:指在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币票据

广义:清偿一切外国货币资产和债权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来分配的

外汇的分类

即期外汇-现汇

远期外汇-期汇

外汇三性

1.外币性

2.可兑换性

3.普通接受性

国际货币特点

可兑换货币,自由外汇,具有强大的经济金融实力

汇率的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以外币作为标准,人名币汇率采取直接标价法)

2.间接标价法(以本国货币作为标准)

汇率的报价方法

汇率变动最小单位称为基点

银行汇率报价是双向报价制,即同时报出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现钞的买卖差价要大于现汇,银行的现钞买入低价于外汇买入价,而现钞卖出价与外汇卖出价相同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1.国际收支

2.相对通货膨胀率

3.相对利率

4.总需求和总供给


 

 

 

单例计息方法:仅以原本本金计息方式

本利和=本金*(1+利率*期限)

复利计息方法:本利和=本金*(1+利率)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

2.货币资金供求关系

3.通货膨胀率

4.历史的沿革

5.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6.国际金融市场利率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24 · 0

第四节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概念:由国家实施职业准入控制的制度

内容:是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

职业技能鉴定: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

外国人就业一般规定

申请R字签证、Z字签证、工作类居留证件

在我国不需要申办就业许可证的外国人

1.政府直接聘请的

2.从事海上石油作业

3.营业性文艺演出的外国人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用工形式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工形式

1.劳动合同用工

2.劳务派遣用工

3.非全日制用工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目前,国家没有规范借调职工方面的规定

特殊人员的使用

1.超龄人员

2.在校学生

第二节  招聘与录用

特殊工种劳动者使用

招用持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未持有相应证书,需要参加培训

就业登记制度:录用之日起30内办理就业登记手续

录用条件

现行劳动法律没有对录用条件做出界定

1995年一月施行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订立原则

1.合法原则

2.公平原则

3.平等自愿原则

4.协商一致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劳动合同必备条款:

1.用人单位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身份证

3.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劳动报酬

6.社会保险

7.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维护

8.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约定事项: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连续工作满十年

2.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

3.已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4.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

工伤保险费与生育保险费是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职工不缴纳

三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事业单位)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25 · 0

第二节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构成

经常账户内容

1.货物和服务

2.收益

3.经常转移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金融资产交易

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

净误差与遗漏,用以抵消统计偏差的项目

国际收支差额分析

1.贸易差额

2.经常差额

3.综合差额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1.外汇缓冲政策

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3.汇率政策

4.直接管制措施

第四部分   统计

统计的三种不同的含义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

2.统计数据

3.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1.定类尺度-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

2.定序尺度-等级差或顺序差

3.定距尺度-可以进行加、减计算

4.定比尺度-反映现象的结构、比重、速度、密度、得数量关系

统计数据得类型

分类数据-不区分顺序

顺序数据-有顺序

数值型数据-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

统计指标得含义: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得概念和数值

总量指标:以绝对数形式来表现

时期指标:可以累积

时点指标:不能累积

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数之比

统计调查得概念与作用

1.概念-有计划有组织得

2.统计调查搜集得资料

第一手统计数据:即原始统计数据

第二手统计数据:是指已经加工整理的统计数据

按调查等登记

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或均值

统计报表:自上而下的统一布置

普查的特点: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

抽样调查的特点:

经济性

时效性强

适应面广

准确性高

 

 

 

[展开全文]
吴代会 · 2022-08-26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