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是一门大学问!怎么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怎么做才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

教育无法重来,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父母务必亲力亲为。

在亲子教育的道路上,有这样七个层次,一个层次代表了一种教育理念。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成长规律,没人可以确信哪种养育方式是最好的。

家庭教育的七种类型,现在我们来对比看一看,自己是什么类型吧!

一、自然成长放养型

这一层次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没有太多认知,基本是“放养”,孩子处于一种“自然成长”状态。

这类的父母常把孩子往学校一丢就不管了,认为学校里有教师,让孩子自己学习,较少参与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这就是他们眼中的“放养教育”。

你会留意到一些小摊小贩,会带着孩子一起摆摊,孩子在周边玩耍,至于孩子未来变成什么样,几乎是掷硬币式的“听天由命”。

但没有原则的“放养”是假放养,并不是教育专家们真正提倡的放养教育。

二、物质条件满足型

可能是受自己小时候生活环境的影响,那时物资相对匮乏,现在父母长大成人,认为给孩子多花钱,就是对孩子好。

可事实上,现在跟父母小时候不一样了,那时候是为了生存,现在是为了活得更好。可活得更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

这个层次的父母非常辛苦。他们工作非常拼命,努力赚钱,可能很少时间陪伴孩子,希望通过钱,通过买东西来表达对孩子的爱。

在电影《新警察故事》中,反派“阿祖”就是其中的典型。不缺钱,唯独缺了警察父亲的陪伴和认可。

三、长时间陪伴型

这一层次的父母主动花大量的时间陪伴孩子,但对高质量陪伴,教育方向还不清晰;他们会有意识地腾出时间,陪伴孩子。希望在孩子重要阶段都有陪伴参与,见证孩子成长,也会尝试着去教育孩子。

这个层次的父母,对于孩子碰到问题时,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应对会更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处于比较迷茫的阶段。

他们理解的陪伴,可能停留在,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在一个空间里待着。对于什么是“高质量陪伴”可能还不太了解。

四、目标导向型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里面有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相信每个家长初心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希望孩子成为理想中的样子。

这个层次的父母,会提前帮孩子规划未来的教育目标,并严格执行。比如说,常青藤,清北,985,双一流。长远目标,短期目标,以及为了达成目标应该怎样做。

一旦目标确定后,父母就充满动力,并乐此不疲!

但这类父母,也特别容易急功近利,过于看重成绩,并且奖罚分明!对孩子每个小阶段的目标,近乎痴狂的追求,一旦进程受阻,孩子还得额外承受父母额外的情绪压力和无情的责罚!

这类父母的孩子,可能会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尤其需要注意心理健康问题。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心急吃不着热豆腐”。

五、医生问诊型

这个层次的父母,更多地关注的是,孩子出现的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开始琢磨,这类问题该怎么解决,并且能够找到不错的方法,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但是,这个层级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会比较疲累。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太多了。

六、自我提升型

这个层次的父母,认识到为了教育好孩子,首要是得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比如情绪更稳定,自己更擅长什么,自己短板是什么,都有足够清晰的认知,并且愿意与孩子共同努力,一起成长。也更加注重,言传身教,给孩子心中树立榜样!

就像前一段有个报道,一位母亲为了陪伴孩子学习,自己考出来教师资格证。这位母亲真的是相当硬核了!她让我们看到了对孩子深沉的爱和无私陪伴付出。

这位母亲的孩子呢,想必也是大受激励。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为了目标不停前进,相信孩子也会在你的身后,紧紧跟随你前进的步伐!

七、导师教练型

这个层次的父母,真正认识到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也尽己所能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蔡元培说:“教育的本质是展个性,尚自然。”“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世间看似最复杂的问题,只要回归本质,往往有着最直接和最简单的答案。教育,亦是如此。

有一位家长私信告诉我:她先生总是担心孩子日后到社会上无法生存,于是故意在生活中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孩子因而变得防备心很重。

出于担心,刻意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给孩子带来的是恐惧,小心越抗越挫;无条件养育是最好的抗挫折教育,爱是最好的抗挫折能力。

身为父母,在内怀有信任与尊重,是养育孩子的最好土壤,在外给予高品质的陪伴和肯定,是孩子充满安全感的港湾。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学习交流之用。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