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妈妈在夫妻感情破裂、老公出轨的情况下选择隐忍,坚决不离婚,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不想让孩子受到伤害。事实上,还有一种情形,比离婚更伤害孩子,那就是父母吵架。

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甚至超过了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打击。

不信,可以看看网友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习惯成自然:小时候他们一吵架我就很害怕、很恐惧,现在渐渐已经习惯了。即使他们现在当着我的面离婚,我也不会说什么。害怕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冷漠。

@祝愿:父母经常吵架,吵到歇斯底里,吵到分居,可却一直没有离婚。妈妈总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和你爸离了!其实我很想说,你们为什么不早点离?

@盒子:家里最热闹的时候是他们在吵架,最安静的时候是他们在冷战。我在房间里,外面飘进来的争吵声中永远夹杂着钱、累、苦这样的字眼,每一次听到这些,我就一遍遍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书?我为什么活着?我怎么不去死?

@Khaleesiii:小时候爸妈总吵架,还动过手,每次都给我吓得只会哭。我现在都30岁了,有的时候看到同事吵架,跟我毫无关系,我在旁边还是会吓得心怦怦跳,觉得特别可怕。我觉得这个阴影会跟随我一辈子吧。

@如斯难寐:上大学的时候同学都想家,只有我一个人害怕放假回家。30岁了也不想结婚,总觉得家庭没那么让人渴望。

@梅梅:父母带给我太多负面的东西,导致我的性格有着令我自己都讨厌的缺陷。我和同学几乎都是泛泛之交,没有知心朋友,不愿意向人打开心扉,更不喜欢和人提及有关家里的一切。我不懂得生气,别人总认为我脾气好,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因为我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

@坐看月中天:他们有个风吹草动我能想出千万个吵架场面,然后感觉喘不上来气了,特别痛苦。

@辣妹子:父母间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婚姻,对我而言,就是一场无形的折磨,每次看到同学讲起一家三口的趣事,我都只有羡慕的份儿,这样的回忆我一点也没有。

@天天:小时候父母两人吵架就没断过,动手也是常事。我不记得有多少次在半夜躲在被子里独自一人捂着耳朵流眼泪,想哭却不敢哭。如今,我的性格敏感内向,我不敢相信任何一个男人,就因为这样,我一直单到了现在。

这些网友来自不同的家庭,但却有着相同的童年遭遇:父母经常吵架。

是的,谁都不愿意与爱人吵架。我们总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为自己开脱或者指责对方,所以我们必须争吵解决。可是,为人父母,我们在吵架时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一个来访者因为无法建立亲密关系找咨询师咨询,咨询中她对记忆中的原生家庭是这样描述的:

我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爸爸很凶,有时还会打妈妈,我觉得妈妈好可怜,我想帮她,可我没用。我怕爸爸也象对待妈妈一样对我暴力。

我总是一个人躲起来哭。而且,我长期是他们的传话筒,妈妈是弱者,每次传递爸爸的话时我很想说“你怎么不自己去说!”

但我不敢。我只能尽可能的过滤爸爸的话,至少让妈妈听起来不那么伤心难过,我很累。我尽力了,我已经那么乖了,可他们为什么还要吵架?

来访者哭的很伤心。

显然她认为父母吵架,自己没有调节好父母的关系,都是自己不好,自己不够乖。

他不敢哭,哭泣只会换来一顿打骂,也不敢闹,哭闹只会换来一句“要不是因为你我早离婚了!”

他只能沉默、只能隐忍,甚至卑微的想讨好父母,想着我再努力一点,成绩再好一点,让父母高兴了,或许他们就不会再吵架?

小孩的沉默、隐忍、恐惧,以及讨好,在麻木的大人眼里,便是:懂事。

这样的“懂事”,你想要吗?孩子想要吗?

这是一个典型的暴露在夫妻争吵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夫妻在孩子面前的争吵给孩子的心理及成长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和问题。

在父母吵架声中成长的孩子,他们身上往往有很多相同的特质,比如,有自卑、敏感、怯懦等性格缺陷,对人生的充满悲观,缺乏安全感,情感淡漠,不愿意结婚,有社交恐惧,不懂得与人相处。

如果你在父母的吵架中长大,你可以对比下面的问题,你占有几条?

1、性格存在缺陷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有些人自卑、敏感,有些人怯懦、胆小,还有些人容易暴躁,甚至有暴力倾向。

有个大男孩说,小时候父母吵架,他一直都是隐忍着;

再后来,父母吵的时候,他会朝他们怒吼;

而现在,他觉得自己的暴脾气已经不受控制了,看着有不顺心的事就忍不住想要发泄出来。

2、对人生充满悲观

不少人都表示,由于家庭的影响,导致自己长大后成了一个十足的悲观主义者。有人说,同样一件事情,别人看到的也许都是积极、正能量的那一面,而自己却总能发现很多负面的东西。

3、不自信

容易和爱人发生争吵的父母,大多数对待自己的孩子也缺少宽容和耐心,孩子很容易成为父母的出气筒,谩骂、打击时常会有,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一点点被无情摧毁。

4、亲情淡漠

很多人都曾说到,当父母吵架的时候,每一分钟都是煎熬,恨不得能够立马逃脱这个家,离家出走的念头不少人都有过。

因为感受不到家的温暖与和睦,所以对待亲情也显得异常的淡漠,很难做到在父母面前撒娇、任性,甚至成年后很长时间都不愿意回家。

还有人曾表示,自己对父母的恨甚至多过了爱。

5、社交恐惧

从小常经历父母吵架的孩子,长大后都或多或少有社交恐惧。不喜和陌生人来往,也不善于和同学朋友深交,心理防线太深导致很难向人敞开心扉。也许有些人外表看似乐观外向,在一堆人中也能侃侃而谈,可真正能够走入他内心的朋友寥寥无几。

6、影响恋爱观与择偶

父母吵架带给孩子的心理伤害往往能够延续到他成年以后,由于经常目睹父母间的夫妻相处方式,使得他们开始不相信爱情或者很难对异性产生信任。

有人表示,不愿意谈恋爱也不想成家,因为没觉得结婚有多幸福,也不知道该如何和爱人相处。

7、缺乏安全感

爸爸妈妈经常吵吵闹闹,甚至大喊大叫大打出手,这是每一个孩子都害怕发生的事情。孩子对父母的爱患得患失,也时刻要担心父母是不是会随时分开,或者不要自己了。

而且由于年纪小,很多孩子都认为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无形中加重了心理负担。由于长期被恐惧、不安和紧张折磨,孩子的安全感严重缺乏。

8、不会正确表达情绪

很多人都提到过一点:不会生气,也不会吵架。这个“不会”有两重意思,一是不会去和人计较,二是不懂得如何去表达。

有人说,从不敢朝人发脾气,即使人家玩笑开的有点重,自己内心明明很生气,可就是不敢表达出来,因为不敢和人有冲突,害怕吵架的紧张气氛,更害怕互相伤害。

看到这些后果,你还敢继续吵下去吗?

想让孩子快乐成长,夫妻就不要吵架,这个道理我们都清楚,可是要做到实在是太难了!

既然婚姻中夫妻吵架不可避免,那么,如何既不伤害孩子,又能发泄不满呢,建议试试下面的方法:

1.当着孩子的面讨论争执,并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

让孩子知道大家有意见不一致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没有两个人能在所有的事情上完全意见一致。

彼此有争执时,可以当着孩子的面以和平的方式讨论,述说自己的看法,同时聆听对方的看法,肯定对方看法中自己认同的部分,同时谋取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和平的解决问题。

如果彼此的争执无法以和平的态度进行讨论,变得激烈起来,也无须自责。可以坦诚的告诉孩子自己争吵后的不开心,可以告诉孩子“你爸爸/妈妈有自己的看法,其中一部分我不赞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说:“你爸爸/妈妈很不讲理,他使我很累。”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批评、责骂对方。

如果自己情绪崩溃,哭了,也可以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情绪表达,所有人都会有难受的时候,当情绪达到一定程度,眼泪就会掉下来,没关系。我与你爸爸/妈妈只是意见不一致,这是正常的,因为没有人能完全意见一致。

这个事情与你无关,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不会因此而改变。

当彼此冷静下来后,彼此虽然可以坚定自己的立场,同时也要为自己的情绪向对方道歉。

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明白:首先,激烈的情绪是不对的,是需要道歉的。其次,激烈的冲突也可以处理,无须惧怕。这样当孩子自己面对冲突时,他就懂得如何处理。

2.绝不把痛苦,归咎于孩子

所有的情绪都来自自己,都是自己引起的,冲突也是一样。在任何令人烦恼和痛苦的事件中,真正让我们过不去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有时候别人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你不会生气,而爱人做这样的事却会让你愤怒。

因此,你的情绪或痛苦都与你自己有关,不能把问题归咎给另一方,更不能告诉孩子这一切都是你引起的,都是你造成的,这样会让孩子内疚一辈子。

3.即使离婚,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爱都不会改变

夫妻之间的矛盾是夫妻的事,与孩子无关,对孩子的爱更不会因此而改变。这样即使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恶化到分居或离婚的地步,孩子的心理也不会产生问题。

常常给孩子爱的保证,行为上对孩子的爱更是一如往常,让孩子真正的感受到这一点。

这样即使孩子内心即使依然有无奈和惋惜,他也能接受父母分开的事实。

4.如果夫妻关系无法改善,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反而小

有些夫妻关系已经达到冰点,但为了孩子不受伤,他们会维持一份表面的婚姻。婚姻的确不易。为了我们的孩子和家庭,夫妻任何一方都有责任去付出、去努力调整自己。但是,若真的如何努力都走不到一起,那么请好合好散。

因为相比较理性离婚,无爱、冷漠、甚或满是硝烟味的婚姻和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因为这样的状态会让父母饱含怨恨与辛酸。看着貌合神离的父母,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婚姻模式,他的潜意识也会不自觉的模仿这样的关系。同时孩子还会有很深的罪恶感。

大家不妨想想,如果你的妈妈指着你说:“我现在这样的生活都是为了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的内心是不是会感到不舒服,并千方百计想要补偿妈妈?因此,不要以为这句话你不说出来,孩子就感受不到。孩子在家庭关系中是最最敏感的,父母的所有讯息他都能第一时间捕捉并感受到。

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让事情演变成和配偶互相大吼大叫或者拳打脚踢的地步,别让你糟糕的夫妻关系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