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得心都掏出来了,怎么女儿就是不亲近我呢?”

 

刚接通朋友的电话,她一开口就充满了难过和无能为力。

 

“小竹一回家就关上房门,仿佛在回避我,和她聊天也不怎么应答。”

 

小竹是近来才被接回跟朋友一起生活的。

 

早几年夫妻俩因为工作忙,年幼的女儿一直由外婆照顾长大。

 

但一有节假日,他们会立马回去看小竹,给她买好吃的,陪她玩。

 

每次离开时,孩子都会紧紧抱住妈妈的大腿哭着求“妈妈别走...”。

 

小竹妈妈看到心都要碎了。

 

于是,夫妻俩人为了不让孩子伤心,都是先哄小竹睡着再不声不响地走掉。

 

后来,小竹妈妈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小竹,但小竹面对妈妈的爱总是局促不安,始终和夫妻俩走不亲近。

 

难道小竹真的不爱妈妈吗?

 

不是的,每一个孩子天生就会依恋妈妈,妈妈就像是自己的安全基地。

 

但幼年时的频繁分离让小竹感觉到一次又一次被抛弃,体会不到家的温暖。在学校的小竹也是静默寡言地独来独往,不愿交朋友。

 

这正是一种不安全型依恋关系,家庭无法让孩子感到安全、信任,同时父母也失去了可以支撑孩子内在力量。

 

孩子三岁前,如依恋对象基本在身边,并能给孩子高质量的回应,那么孩子就会把这个情感客体内化到心中。

 

就是心中住下了一个爱的人,因此不怕外在的分离,这就是情感稳定性。

 

那些在安全依恋关系中长大的人,除了不惧怕分离,还能拥有一生中都非常重要的几个能力。

 

能够自如地表达爱

 

长大后可以坦然接受他人的爱,也能勇敢地踏入亲密关系。

 

能够拥有内在的安全感

 

在与他人交流时,勇敢真实地展现自我,不会患得患失,不会畏惧孤独。

 

能够拥有自我的价值感

 

即便外界给了他们打击,也会坚定地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不会过度焦虑。

 

就像是《小欢喜》中调皮捣蛋,但又让父母“省心”的方一凡。

 

朋友因为父母离异打不开心中的结时,他给予安慰开导;

 

同学被家人误解时,他主动冰释前嫌站在同学这边帮忙解释;

 

面对县城来的敏感自卑的表弟,他也当作亲弟弟一样疼惜;

 

方一凡虽然成绩不好,但不偏执,也不自怜自卑,能迅速调整好心态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

 

父母失业时,他也懂事地放弃艺考,偷偷去做家教为家里分担经济负担。

 

孩子总是在早年重要养育人的眼睛中,看见自己。

 

当遇到一些家庭重大事件,例如爸爸失业,妈妈怀上二胎时,方一凡的父母会召开家庭会议。

 

他们把儿子当作一个成年人,当作家里的一份子,平等地去沟通交流,共同商讨之后的打算。

 

正是这样充满爱与安全感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也正是这样乐观松弛的孩子,才让整个家都收获欢喜和笑容。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与孩子拥有安全依恋关系,从而获得幸福的人生呢?

 

当家庭成为安全基地和避风港,孩子才能拥有稳定的自我。

 

孩子在安全基地中受到保护,就能够获得一种内驱力;

 

家作为孩子的情绪着陆地,当他在外界受到伤害时,能提供给他信任和力量;

 

想要让家成为孩子真正的避风港和安全基地,并不是一件易事。

 

父母首先要疗愈自我,和过去的自己连结,学会满足自己的需求。

 

其次,还要好控制自己地情绪,拥有内在的力量,才能稳稳地接住孩子。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