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孩子撒谎的种类并不亚于成人,包括无恶意的谎话、善意的谎话、隐瞒性谎话,以及蓄意说谎以获利的明显谎话。

 

撒谎,或者是因为无知,或者是因为害怕,又或者是因为逃脱责任,都会引起父母的恐慌:“孩子撒谎是品质问题,这可怎么办呢?”

 

其实,反思自身,对症下药,对父母对孩子都是最有帮助的措施。

 孩子说谎的真实原因

 

01 想象与现实混淆

 

这大多发生在6岁以下孩子身上,他们常会将想像与现实混淆在一起,明明是自己的愿望,却说得像真的一样。 

 

在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力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想像加工后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撒谎”。但是他们的这种撒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属于幻想型撒谎。

 

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父母应该满足孩子想象力方面的表现欲,鼓励孩子自编一些故事,或者经常与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使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地释放,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不应该一味地批评、指责,这会损伤孩子的创造与想像意识,或者对孩子的表现听之任之,会使孩子习惯性地将想象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导致孩子缺乏理智感,为成长埋下隐患。总之,幻想型撒谎往往没有什么目的性,对于这类孩子应注意启发与引导。

 

 

02 想让长辈夸奖或者逃避惩罚

 

孩子做事时不仅想做好,很大程度上也想让父母、老师高兴,从而得到更多奖励。成功难度较大时,为了不让父母、老师失望,只好“说谎”。还有,有的孩子在做错事情以后,内心会受到一种压迫,担心受罚而诱发其说谎。

 

其实,孩子并非生来就会撒谎,他们天性纯真、直率。但当他发现自己的诚实引起了父母的不满甚至是责罚,他就开始学会了装假说谎。很多父母虽然理智上强调诚实的重要,可当具体到某一件事情时,情绪会战胜理智,于是出现了愤怒、责备,让孩子觉得父母更在乎的是事情本身而不是诚实的品质。

 

对于这种类型的说谎,聪明的父母不应该不分原因的责备和体罚孩子,该懂得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爸爸妈妈更不希望他撒谎。然后,给孩子承认错误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

 

 03 行为性撒谎

 

有些父母不注意教育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回家”,导致孩子有时会悄悄地把自己喜欢的幼儿园或小朋友的玩具放入自己的口袋。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孩子经常会编造一些谎言,如小朋友送的,或者是自己拾到的等。这种属于行为性撒谎。

 

这种类型与前面两种类型不同,他们的撒谎有明显的目的性,并且是事先想好的,在他们看来撒谎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利益或满足。这种类型的撒谎对孩子成长危害性非常大。

 

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父母不能让孩子的“阴谋”得逞,必须让他知道如果撒谎后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撒谎是因为没有长大,不知好歹,而放任孩子任意所为,会使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影响孩子自我意识以及性格的健康发展。

 

希望家长正确认识撒谎这种正常的现象,并找到孩子撒谎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彻底解决问题。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