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中似乎有种对在亲密关系中谈论金钱的忌讳,仿佛会玷污纯洁的爱情,将其贬低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但伴侣间的相处,小到每日三餐、日常购物、出游计划,大到赡养父母、购置房产、子女教育,无一不与钱有关。

钱和其他亲密关系中的议题同等重要,金钱成为争吵、甚至分开的原因名列前茅,在适合的时候羞于谈钱,可能在关系中埋下祸根,最终走向委屈、停止投入、冷战和破裂。

该谈则谈,可以留下充足的时间为关系的下一阶段做好准备,也可以在发现不合适、没有妥协空间的时候及时止损。

那么,我们该如何与伴侣谈钱?

梳理金钱对自己的意义、附着的情感

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的金钱从来都不是关于金钱本身,而是一种满足其他需要的通用货币。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搭建了和金钱的不同关系和情感,反映着我们内心中和权力的关系、自尊水平、付出感、被剥削感、丰盈还是匮乏等等。

在和伴侣谈钱之前,可以多问自己:

如果我得到/付出钱,对我意味着什么?背后的关系的含义是?

得不到/不付出,对我又意味着什么?背后的关系含义是?

支持我的想法证据是?反对我想法的证据是?

如果你的好朋友在这个情况中,你会对ta说什么?

例如,在节日的时候,女生觉得男友没有买礼物/购买的礼物不够昂贵,经常感到不满和委屈,引发冲突。

这时候可以问自己:

得到了昂贵的礼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是被珍视的?被爱的?

关系背后的含义是对方愿意为我付出?对方是重视我的?

如果得不到礼物,意味着我不被爱?关系背后的含义是他不在乎我?

如果好朋友遇到这个情景,我可能会安慰她说,对方在另一个重要的节日里送了贵重的礼物,他并不是不在乎你,等等。

当澄清了钱背后的需求的时候,我们就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进行协商。

例如中国老人家喜欢储蓄很多钱,但美国老人家都把钱花光,看似是金钱观的不同,但其实中国人害怕万一生病要花钱,但美国人喜欢通过买保险把风险提前锁定,背后保障自己健康的需求是相似的,但实现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

和伴侣进行建设性的沟通

双方争执具体的金钱需求,房子到底要买多大、彩礼给多少等,容易陷入僵持。

在梳理金钱对自己意义的基础上,尝试向伴侣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例如希望知道对方是对这段关系投入和肯付出的、希望未来的生活质量有保障、希望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等等。

也要认真倾听对方,重复对方所表达的,暂时放下自己的观点和辩驳的冲动,在此基础上进行协商。

可以就金钱的议题和伴侣进行“元沟通”,即谈论金钱唤起我们的情感,有助于增进双方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打破自己的旧有信念,例如:

当你为我付出,我感到亏欠和有压力,因为总有一天我要偿还,但我没有什么能够偿还的...

当我需要向你索取的时候,我感到自己脆弱、无能...

我感觉我向你索取的时候,我是贪婪的,我害怕你会抛弃我...

当我持续付出的时候,我感到委屈、耗竭...

设立边界,尊重双方的差异

伴侣之间建立亲密关系,是这个世界最紧密的同盟之一,需要双方让渡自己一部分自主权来建立亲密和联盟。

但无论两个人有多相爱,始终是两个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工作性质所塑造的独立个体,求同也需要存异,尊重对方的个性。例如多少限额内是可以各自支配的,无论用于充游戏还是买瑜伽服,对方都不得干涉和评价。

建立属于伴侣间的财务规则

每对伴侣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小社会单元的良好运转也需要规则,双方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充分讨论和达成共识,对关系的稳固和扫清地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包括外出就餐谁买单、每年的旅行预算、什么节日需要购置礼物,到子女的教育计划、赡养父母、购置资产的计划,钱是分开还是一起管理等。

婚姻不止是一种爱的承诺,还是一种社会经济安排。在进入婚姻前,更需要明确,结婚有多少财产带进婚内,离婚如何分割,女方因为生育带来的工作机会损失、照顾家庭的一方让另一方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带来的额外经济回报等,都需要通过金钱的安排来维持动态平衡。

委屈不说不会消失,只会酿造更大的反扑,在关系中照顾好自己的需求,是正当且有助于关系长久的。需要的时候,寻求律师、保险、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的支持,做出更适合彼此的安排。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学习交流之用。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