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咨询
工作时间 9:00 - 18:00
弘文售后电话 15910622527
回到顶部

2021年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VIP直通就业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0评价)
价格: 4980.00元

1、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相关性、高杠杆性(金融业负债率偏高)、传染性。

2、金融风险常见类型:市场、信用、流动性、操作。

3、发生金融危机国家的汇率政策的共同特点是实行钉住汇率制度。

4、融危机的发生具有频繁性、广泛性、传染性、严重性的特点。

5、流动性危机的说法:

     流动性危机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内流动性危机,二是国际流动性危机。

       由于金融机构的借短放长,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还短期债务。

       国内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不足时,中央银行可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

       流动性危机是由于流动性不足引起的。

6、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7、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进行监管开始的。

8、金融监管是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外部监督、稽核、检查和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等一系列行为。

 

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

公共利益论、保护债券论、金融风险控制论、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管理论的挑战

9、保护债权论的观点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需要金融监管。所谓债权人就是存款人、证券持有人和投保人等。

10、金融风险控制论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这种不稳定来源于:银行的高负债经营、借短放长和部分准备金制度。

11、从银行的监管主体以及中央银行的角色来分类,分为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后者是指在中央银行之外,同时设立几个部门对银行、证券和保险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12、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美国

       实行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德国

       综合监管体制---英国(日本、韩国、瑞士)

       分业监管体制---中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13、1988年巴塞尔报告的内容。报告中对资本标准的规定是到1992年年底,所有签约国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14、2010年巴赛尔协议Ⅲ的内容。报告中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引入两个流动性风险监管的量化指标。其中,流动性覆盖率是用于度量短期压力情境下单个银行流动性状况,目的是提高银行短期应对流动性中断的弹性。

15、常见的金融风险有四类:①市场风险;②信用风险;③流动性风险;④操作风险。其中,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因此,原油价格暴跌导致原油期货合同亏损属于市场风险。

16、实行综合监管体制的主要目的是适应金融经营体制从分业转向混业的需要。随着混业经营趋势的发展,实行综合监管体制的国家越来越多,如瑞士、日本和韩国等。

17、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

18、操作风险是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风险。

19、信用风险概念,即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无法偿付或者无法按期偿付)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20、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是市场风险。

21、金融危机的说法:

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频繁性、广泛性、传染性和严重性等特点。

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金融资产、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会使一国实体经济受到影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严重时还会令金融市场完全崩溃,甚至导致国家破产

22、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盯住汇率安排的国家,通常反映为本币汇率高估。从国际债务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到亚洲金融危机,危机主体的一个共同特点在于其盯住汇率制度。

23、债务危机也可称为支付能力危机,即一国的债务不合理,无法按期偿还,最终引发的危机。从历史上发生的债务危机看,它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不仅扰乱了国际金融秩序,而且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危机国家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24、保护债权论的观点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需要金融监管。存款保险制度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形式。

25、融风险控制论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促使其系统内增加有风险的活动导致系统内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来濒于银行的高负债经营、借短放长和部分准备金制度。

27、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型体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28、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9、1975年2月,由国际清算银行发起,西方十国集团以及瑞士和卢森堡12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了巴塞尔银行。

30、1988年巴塞尔报告的主要内容就是确认了监管银行资本的可行的统一标准。

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

2010年巴塞尔协议111提现了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

31、商业银行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①普通股充足率为4.5%:②)一级资本充足率为6%:③总资本充足率为8%。待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情況下,商业银行的普通股、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充足率应分别达到7%、8.5%和10.5%。

32、金融风险有四种类型: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

33、金融危机有四种类型:债务危机、货币危机、流动性危机、综合性金融危机。

34、2007年次贷危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债务危机、流动性危机、信用危机。

35、关于金融监管的说法:

  • 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进行监管开始的
  • 行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实现了期限转换
  • 银行是整个支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票据的清算者,降低了交易费用
  • 实施金融监管是为了稳定货币、维护金融业的正常秩序
  • 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外部监督、稽核、检查

36、根据1988年巴塞尔报告,银行附属资本包括:

  • 资产重估储备
  • 普通准备金
  • 呆账准备金

37、巴塞尔委员会希望监管当局担当起三大职责:

①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

②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

③加快制度化进程。

37、为增强单家银行以及银行体系维护流动性的能力,引入的流动性风险监管的量化指标有

38、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为增强单家银行以及银行体系维护流动性的能力,引入的流动性风险监管的量化指标有

  • 流动性覆盖率
  • 净稳定融资比率

39、分业监管体制是指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分别设立不同的专门机构进行监管。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由于仍然实行分业经营体制,金融发展水平不高,金融监管能力不足,所以仍然实行分业监管体制。

40、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相关性、高杠杆性和传染性。

41、关于金融危机说法

  • 发生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金融体系脆弱,危机由银行传导至整个经济
  • 综合性金融危机通常是几种危机的结合
  • 综合性金融危机分为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和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 金融危机之间可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将对经济各层面产生联动作用
  • 在国际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央行可以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避免”挤兑”可能造成的大范围银行危机

42、关于次贷危机说法

  • 次货危机发生在美国
  • 次货危机分为三个阶段:债务危机、流动性危机和信用危机
  • 从2007年春季开始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 次贷危机是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已经导致世界许多国家货币贬值,经济增长停滞,实体经济受损严重

43、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进行监管开始的。这和银行的一些特性有关:

①银行提供的期限转换功能,即银行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为储蓄者提供短期资产和流动性,把储蓄集合起来,再根据投资者的需要提供期限相对较长的负债和资金,从而实现期限转换;

②银行是整个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票据的清算者,降低了交易的费用;

③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这三大特性使得维持银行业的稳定性成为必要

44、在巴塞尔协议中,影响广泛的是统一资本监管的1988年巴塞尔报告(又称“旧巴塞尔资本协议”)、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和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

45、被称为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支柱”的内容包括

  • 最低资本要求
  • 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 市场约束的内容

 

 

 

[展开全文]
刘开艳 · 2022-11-10 · 0

1、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GDP-上年度GDP)/上年度GDP

  •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投入的数量多少取决于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以及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3、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经济增长

4、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 劳动的投入数量---取决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
  • 资本的投入数量---最重要取决于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 劳动生产率---一般用在一定时间内每个劳动者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单位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
  • 资本的效率---单位资本投入数量所产生的GDP,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的效率提高就会带来经济增长

5、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 两因素分解法: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 三因素分解法: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全要素投入或索洛余值)+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6、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称为经济周期(或商业循环)

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经济周期主要分为:

长周期(长波循环):50-60年(康德拉耶夫周期)

中周期(大循环):8年左右,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明显(朱格拉周期)

短周期(小循环):3-5年(基钦周期)

6.1、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可分为:

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我国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

7、经济周期阶段

  • 复苏和繁荣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提高
  • 紧缩和衰退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

8、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 一致指标/同步指标(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先行指标/领先指标(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广义货币M2)
  • 滞后指标(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9、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0、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1、党的十九大报告

  •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1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14、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15、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6、十九大报告指出,与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相比,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创新引领经济作用的直接体现,是经济发展进入更高水平的现实要求。

17、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 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 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 化解房地产库存
  • 扩大有效供给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积极弥补实体经济中的“短板”,着力解决( )方面问题

  • 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
  • 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
  • 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

19、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政府部门应着重从如下四方面来推动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 是加大对科技研究的投资和支持力度
  • 财税、投资、价格等政策来扶持创新产业
  • 放宽政策和高效监管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 持续增加教育和科技事业投入

20、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农业农村改革、要素市场改革、“放管服”改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措施,对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发展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21、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 中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
  • 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 要素驱动---创新驱动

22、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称为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索洛余值)

23、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24、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劳动的投入数量和劳动生产率、资本投入数量和资本效率。

 

[展开全文]
刘开艳 · 2022-11-07 · 0

第十七章 财政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功能和目标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知道原则和措施,属于宏观调控手段

财政政策的组成

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指出政策、国债政策

 

二、财政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利益机制引导经济行为

协调功能-协调分配关系和失衡关系

               投资、支出、税收、预算相互协调

控制功能-通过调整经济行为实现调整社会行为

稳定功能-总供给、总需求的平衡

 

三、财政政策的目标(三星)

促进充分就业

物价基本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稳定增长

 

第二节 财政政策工具和类型

第三节 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

[展开全文]
刘颖1 · 2022-10-30 · 0

1、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

3、政府预算的三大职能中(反映。监督、控制),反映政府部门的活动指的是,作为政府收支安排的一个基本计划,政府预算反映和规定了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的工作或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

4、政府预算的六个原则:

  • 统一性---在分级财政体制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必须按统一的预算科目,统一的口径、程序来计算、填列和编制统一的预算
  • 完整性---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以便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活动。
  • 合法性---政府预算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政府预算的成立、预算执行中的调整和预算执行结果都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
  • 可靠性---各级政府预算应尽量准确地反映可能出现的结果,保证预算能得到真实可靠的执行
  • 公开性---
  • 年度性---

5、复式预算的优点:一是便于政府科学安排预算收支结构;二是便于政府灵活运用资本性投资和国债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

6、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

  • 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
  • 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草案
  • 具体编制本级决算草案

7、一般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原则:

  • 统筹兼顾、适度集中
  • 相对独立、相互衔接
  • 分级编制、逐步实施

9、制部门支出预算采用的方法是零基预算法

10、预算执行制度是政府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

11、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的内容:

  • 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制度
  • 完善国库现金管理风险监控管理机制
  • 健全国库现金管理投融资运行机制

12、对立法机关、政府及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作出明确规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13、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类,政府预算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

  • 平衡预算---指预算收入基本等于预算支出的预算;
  • 差额预算---指预算收入大于或小于预算支出的预算。

14、部门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编制程序实行“两上两下”的基本流程

15、关于政府预算的有关说法

  • 政府预算是指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 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基本环节
  • 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
  • 政府预算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

16、政府预算具体含义

(1)从技术方面看:

①在形式上,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的年度重点和方向,又可以说是政府的工作计划.

②在内容上,反映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数量的多少。

(2)从政治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

(3)从本质方面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17、政府预算的职能包括:

  • 反映政府部门的活动:
  • 监督政府部收支运作的情況:
  • 控制政府部门的支出。

18、单式预算是指将政府财政收支汇集编入一个总预算之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单式预算可以统一反映政府预算年度内能够筹集和使用的社会财富总量,便于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财政资金。

19、增量预算是指新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预算度基础上,按新预算年度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

20、零基预算是指新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执行情況,只以新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力可能为依据,重新评估各项收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一种预算形式。

21、多年预算也称中期预算、滚动预算,多年预算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要提交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审议年度预算时的参照,不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批准

22、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提出本级预备费动用方案

23、我国政府预算体系:

一般公共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基础,我国每年统计公报公布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的数字,是就一般公共预算而言的。

政府性基金预算---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

社会保障基金预算---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24、部门预算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

25、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的教育收费作为本部门的事业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26、关于部门预算编制制度的说法:

  • 需要将部门的各种财政性资金、部门所属单位收支全部纳入在一本预算中编制
  • 部门收入预算编制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
  • 部门支出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
  • 门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
  • 编制程序实行“两上两下”的基本流程

27、根据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可将政府预算分为:

  • 投入预算
  • 绩效预算
  • 规划项目预算

28、各级人民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有:

  • 组织编制本级预算草案
  • 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的动用
  • 组织编制本级决算草案

29、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意义有:

  • 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
  • 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 有利于完善预算分配制度

30、中央预算是指中央政府的预算,由中央各部门预算、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等组成;地方预算是指由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组成的预算,包括本级各部门的预算、上级对下级政府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收入等组成。

31、单式预算的优点包括:

  • 简单明了,整体性强
  • 能够清晰反映政府财政收支全貌
  • 便于编制,易于操作

32、复式预算的优点:便于政府科学安排预算收支结构,突出重点,分类控制预算收支平衡;便于政府灵活运用资本性投资和国债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      缺点是编制和实施比较复杂,有一定难度

33、关于复式预算说法:

  • 复式预算是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分别编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 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组成
  • 经常预算是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
  • 本预算是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
  • 编制和实施比较复杂,有一定难度

34、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政府预算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35、关于政府多年预算的说法:

  • 多年预算的编制一般采取逐年递推或滚动旳形式
  • 多年预算每3-5年编制一次
  • 多年预算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
  • 不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批准

36、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预算管理职权:

  • 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
  • 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 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

37、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管理职权:

  • 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 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38、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39、关于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的说法: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核心是调整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
  •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单独编报
  • 社会保险基金不可以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 财政预算可以补助社会保险基金

40、关于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说法:

  • 对政府财政收入分别实行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制度
  • 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各部门支付
  • 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运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
  • 现在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

41、我国政府采购的运行机制:

  • 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
  • 公开招标与非公开招标相结合
  • 委托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
  • 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

42、政府资产报告通常包括:

  • 政府资产报表
  • 政府资产分析报告

43、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主要包括:

  • 政府资产负债表
  • 报表附注
  • 收入费用表

44、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

  • 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机制;
  •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
  •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理
  • 建立政府资产报告制度
  • 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对务报告制度
  • 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
  • 推进预算、决算公开
[展开全文]
刘开艳 · 2022-10-28 · 0

1、纳税人自己负担,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2、比例税率是指对于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其主要特点是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

3、税收分类中,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 中央税---消费税和关税
  • 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
  • 中央+地方税:增值税(中5:地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4:地6)

4、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和车船税

5、我国现行税制中对商品和非商品征收的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流转税类是我国的主体税种,其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的60%左右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避免重复征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

7、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8、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9、税目即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10、减税和免税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11、关于纳税人的说法:

  • 纳税人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法人
  • 纳税人和负税人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 纳税人是cv

12、关于扣缴义务人的说法:

  • 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扣缴义务人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企业,既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企业,也可以是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部队、学校和其他单位,或者是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经营者和其他自然人
  • 扣缴义务人负有代为扣税并缴纳税款的义务为法定义务

13、税制要素:

  • 纳税人---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
  • 税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
  • 计税依据(课税对象)---即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不同税种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
  •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

14、税率的基本类型

  • 比例税率
  • 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以绝对金额表示的税率,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
  • 累进(退)税率---包括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

15、按税负能否转嫁是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依据。

16、我国的消费税中的啤酒、汽油等课税项目采用的是从量税形式。

17、增值税:以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增值额为课征对象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税种,其收入居各税种之首。

18、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19、计税方法

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一般3%,房地产5%)

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进项税额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20、消费税税率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基本形式:

比例税率---多数消费品(1-56%)

定额税率---啤酒、黄酒和成品油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白酒、卷烟

21、所得税多数情况下采取累进税率,与流转税比较,收入更富有弹性;所得税能够自动适应经济发展周期变化,发挥“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22、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取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收制度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的是偶然所得

24、国现行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

从价计征的,税率为1.2%

从租计征的,税率为12%

25、下列关于增值税特点说法:

  • 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
  • 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
  • 最终消费者是全部税款的承担者
  • 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

26、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27、基本税率(记忆口诀):

6气2水油盐煤、3农饲料和化肥

图书报纸和杂志、音像电子二甲醚

交邮建筑不动产,9%要牢记

电信行业很特殊,基础9%来增值6%

金融、生活和现代服务,6%别忘了

有形租赁、加工、修理和应税是13%

28、关于税率的表述:

  • 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
  • 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税率的高低能够体现出征税的深度
  •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29、关于税制要素的说法:

  • 课税对象是征税客体
  • 税目体现征税的广度
  • 税率代表征税的深度
  • 纳税人是纳税主体
  • 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 纳税期限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 减税是对应纳税額少征一部分税款
  • 一般减税、免税都属于定期减免性质
  • 违章处理是税收强制性特征的体现

30、关于纳税地点的说法

  • 纳税地点是指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
  • 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是一致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却并不一致,如与总公司不在同一地点的分公司的利润在总公司汇总纳税

31、按课税对象的不同,税收可分为:

  • 流转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 财产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 资源税类---土地使用税、资源税
  • 行为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32、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的分类---价内税、价外税

33、关于税收分类的说法

  • 资源税类是対开发和利用国家自然资源而取得级差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
  • 财产税以各种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 消费税等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在零售以前各环节采取价外税,在零售环节采取价内税
  • 价内税是指税款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
  • 价外税是税款作为商品或劳务价格以外附加的税收
  • 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收

34、关于流转税的特点说法

  • 课征普遍
  • 在税率既定条件下,税额大小与成本和费用水平无关
  • 不需要考虑纳税人经营能力和经营状况
  • 普遍实行比例税率
  • 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

35、增值税的优点

  • 能够平衡税负,促进公平竞争
  • 便于对出口商品退税,避免对进口商品征税不足
  • 在组织财政收入方面具有稳定性和及时性
  • 税收征管可以互相制约,交叉审计

36、增值税中,适用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目前有基本税率13%、9%、6%和0共四档税率。

37、我国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有烟、酒、高档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电池和涂料共15类消费品

38、关于所得税特点说法

  • 税负相对比较公平
  • 比较符合“量能负担”原则
  • 不容易转嫁,不存在重复征税
  • 税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

39、关于企业所得税的说法

  •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
  •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非居民20%
  • 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
  • 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 应纳税额是指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后的余额

40、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包括

  • 工资、薪金所得
  • 劳务报酬所得:
  • 稿酬所得
  •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经营所得
  •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 财产租赁所得
  • 财产转让所得
  • 偶然所得

前4项属于综合所得

41、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的专项扣除

  • 社会保险费
  • 住房公积金

4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的专项附加扣除

  • 子女教育、继续教育
  • 大病医疗
  • 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
  • 赡养老人

43、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 综合所得适用3%-45%的超额累进税率
  • 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
  •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44、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

45、经营所得以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

46、个人所得中,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有:

  •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 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 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 保险赔款、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47、关于财产税特点说法

  • 税源比较充分且相对稳定,不易受经济变动因素的影响
  • 具有收入分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避免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 一般不与他人发生经济关系,财产税属于直接税,不易转嫁
  • 收入弹性较小,为满足财政需要而变动财产税收入很困难

48、下列关于房产税说法,:

  • 以房屋为征税对象
  • 按照房屋的计税价值或租金收入向产权所有人征收
  • 房产税属于财产税
  • 围墙、烟囱、室外游泳池不属于征税范围
  • 房产税在房产所在地缴纳

49、房产税计税的有关说法

  • 从价计征是以房产余值为计税依据,1.2%
  • 从租计征是以房屋出租取得的租金为计税依据,12%
  • 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
  • 计算缴纳房产税计征房产税的租金收入不含增值税

50、车船税的有关说法

  • 车船税属于财产税
  • 目前我国对乘用车征缴税收包括车辆购置税、燃油消费税和车船税
  • 三个税种各有侧重,功能不同,不存在重复征税或重复设置问题
  • 车辆的具体适用税额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船舶有国务院确定

51、房产税征收管理的有关说法

  • 纳税人自行新建房屋用于生产经营,从建成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 房产不在同一地方的纳税人,应按房产的坐落地点分别向房产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房产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期缴纳的征收方法
  • 具体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纳税人将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从生产经营当月起,缴纳房产税

 

[展开全文]
刘开艳 · 2022-10-27 · 0

1、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2、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称为税收,税收是政府从私人部门获得的强制性资金转移

3、我国将政府收入分为税收收入、社会缴纳、赠与收入、其他收入

4、关于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

最小口径---税收收入

小口径---税收收入+纳入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

中口径---税收收入+纳入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社会保障缴费收入

全口径---全部收入

5、财政集中度俗称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6、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7、关于拉弗曲线的说法,:

  • 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
  • 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是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 拉弗曲线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
  • 当税率超过一定的限度,会抑制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下降

8、消转是指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抵消税负。

9、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和发行国债等方式弥补。其中,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较小。

10、.在政府发行的国债中,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的是---短期国债

11、嘉图认为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国债。

12、现货交易是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方式,也是国债交易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式。

13、衡量国债相对规模:

债务依存度---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

国债负担率---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国债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和整体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是研究控制债务问题、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

14、税负转嫁方式:

  • 前转---也称“顺转”或“向前转嫁”,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的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 后转(逆转或向后转嫁)---在纳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商品或者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其缴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者生产要素供给者
  • 混转--指纳税人既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供应商,又可以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实际上是前转和后转的合方式:或者一部分税负转嫁出去,另一部分税负则由纳税人自行消化。
  • 旁转(侧转)---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
  • 消转---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消转在实质上是用生产者应得到的超额利润抵补税负,实际上税负并没有转嫁,而是由纳税人自己负担
  • 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土地和收益来源较具永久性质的政府债券等资本物品的交易中

15、我国的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科目---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16、衡量宏观税负有不同的口径,从小到大分别为:

  • 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 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
  • 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后的合计占GDP的比重

17、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体是单位和个人

18、税收的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种社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不是等价交换关系,区分税收收入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19、债通常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又被称为“金边债券”

20、关于国债类型的说法:

  • 外债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本国可支配的资金总量
  • 固定利率国债:利率在发行时就确定下来,无论今后物价如何化也不再调整变动
  • 上市国债是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自由买卖和转让的国债
  •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国债基本上都是货币国债

21、我国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属于实物国债。

22、最典型的短期国债形式是国库券

23、国债的政策功能:

  • 弥补财政赤字
  • 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 筹集建设基金
  • 调控宏观经济

24、政赤字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和发行国债等方式弥补

25、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度警戒线介于15%-20%之间。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26、关于债务依存度说法:

  • 债务依存度过高时,表明财政支出过分依赖债务收入,财政处于脆弱状态
  • 债务依存度反映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
  • 我国计算债务依存度的两种口径包括全国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27、国债制度构成---发行制度、偿还制度和市场制度

28、国债发行方式中,政府债券管理者向小投资人发行不可上市国债,这指的是随买”发行方式

29、国债发行条件是政府以债券形式筹集资金时所申明各项条款或规定,包括国债种类、发行日期、发行权限、发行对象、发行数额、票面金额、发行价格、利息率、利息支付方式以及国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等的规定。决定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30、我国自1981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发行方式经历了行政摊派、承购包销和招标发行三种方式

31、现货交易方式是国债买卖双方在谈妥一笔交易后(即成交时),马上办理交券付价交割手续,是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32、关于我国政府性债务分类的说法:

  •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是指需要由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
  • 政府或有债务包括政府提供担保,当某个被担保人无力偿还时,政府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债务
  • 政府或有债务包括政府不负有法律偿还责任,但当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政府可能需要给予一定救助的债务
  • 政府或有债务是指债务人以自身收入偿还,正常情况下无须政府承担偿债责任

33、关于我国地方债务管理制度的说法:

  • 地方政府举债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
  •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
  • 地方政府举债不可用于经常性支出

34、国政府对财政收入划分中非税收入的有---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捐赠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其他收入8款

35、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 课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
  • 课税商品的性质
  • 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 课税范围的大小

36、国债负担包括

  • 认购者负担
  • 债务人负担
  • 纳税人负担
  • 代际负担

37、国债常见的发行方式有---公募招标、承购包销、直接发售

38、国债直接发行方式的特点:

  • 直接与发行对象见面
  • 有特定的发行对象
  • 发行条件直接商定
  • 自担发行风险

39、有关税收资本化和税收后转的表述:

  • 税收资本化是税收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
  • 二者的相同之处都是表面上由买主支付的税款通过压低购入价格而转由卖者负担
  • 二者在转嫁方式上是不同的
  • 税负后转借助的是一般消费品,而税收资本化借助的是资本品
  • 税负后转是在商品交易时发生的一次性税款的一次性转嫁,税收资本化是在商品交易后发生的预期历次累计税款的一次性转嫁。

40、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类标准,政府的收入包括税收、社会缴款、赠与收入、其他收入

41、关于税收正确的说法:

  • 税收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移给国家的过程
  • 税收的征收目的是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者说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从税收征收的直接结果看,国家通过税收方式取得了财政收入
  • 税收已成为各国政府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 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

42、国债待征: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43、我国国债偿还方式:

  • 抽签分次偿还法
  • 到期一次偿还法
  • 转期偿还
  • 提前偿还法
  • 市场购销法

44、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国债交易中,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可分为现货交易方式、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方式、期权交易方式

[展开全文]
刘开艳 · 2022-10-26 · 0

1、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财政支出的有关数据:

看财政支出规模---指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了政府实际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有助于人们了解政府支配了多少社会资源(花了多少钱)

看财政支出结构---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做了多少事)

看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指各项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结构(具体怎么花的)

2、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私人部门取得物品与劳务并支付相应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国防、科、教、文、卫)和投资性支出(基础设施建设)

转移性支出---捐赠

3、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财政支出分为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

支出功能分类---是按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性质进行划分的,反映了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用于教育还是国防)

支出经济分类---是按照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投资进行分类,是对政府支出活动更为明细的反映(教育的钱是用于发工资还是购买设备)

4、我国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

  • 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
  • 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

5、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

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系数大于1,说明支出增长率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的关系

7、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是---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

8、财政支出规模经济的理论解释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德国瓦格纳)---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英国皮拷克、魏斯曼)

  • 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额
  • 外在原因---社会动荡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美国马斯格雷夫)---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下证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

初期--比重较大(基础设施)

中期---比重有所下降(私人)

成熟---比重加大(最求高质量生活)

非均衡增长理论(美国鲍莫尔)---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状况

  • 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进步部门)---技术
  • 生产率提高缓慢的部门(非进步部门)---劳动力

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从选民、政治家、官僚主义和民主制度等方面

  • 选民---财政幻觉
  • 政治家---更大的财政支出争取支持
  • 官僚主义---利益最大化

9、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日益加强,政府对经济的管理逐步从直接和微观管理向间接和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我国财政支出的重点应逐步从经济建设向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转变。

10、目前我国政府的购买性支出中,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约为---40:60

11、在财政体制逐步形成后,建立相应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是确保财政体制有效运行的重要管理措施。

12、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指标应遵循的原则---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和经济性原则

13、财政支出绩效是指财政支出目标完成所取得的效果、影响及其效率

14、自20世纪初期以来,各工业化国家的财政支出规模普遍趋势:先是持续增大,后来渐渐稳定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

15、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 主体---政府及其财政部门
  • 对象---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
  • 内容---公共委托一代理事项

16、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3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后来加入的)

17、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方法:

  • 比较法---对绩效目标与绩效效果、历史情况与评价器情况、不同部门与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
  • 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影响目标、结果及成本的内外因素,综合分析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況的评价方法
  • 公众评价法---对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果的支出,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对各项绩效评价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根据分值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方法
  •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方法

18、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 相关性---
  • 可比性---具有相似目的的工作选定共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 重要性---在整个评价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筛选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指标。
  • 经济性---

19、绩效评价程序般分为前期准备、实施评价和撰写评价报告个阶段

20、关于“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的说法:

  • 在正常年份,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 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突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外在原因
  • 社会经历战争、危机或自然灾害等突变时,财政支出急剧上升
  • 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

​​​​​​​21、关于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

  • 财政支出规模反映了政府实际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划了多少钱)
  • 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指各项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
  • 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反映了财政的每一笔钱是怎么花的
  • 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做了多少事)

22、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应当采用的措施有:

  •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 积极支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 支持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3、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容:

  • 增加财政对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
  • 支持建设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4、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

  • 统一领导原则
  • 分类管理原则
  • 客观公正原则
  • 科学规范原则

25、关于财政支出经济分类说法:

  • 财政支出经济分类是按照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投入进行分类
  • 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按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性质进行的分类
  • 能够从微观层面清晰地追踪政府财政支出的去向和具体用途

26、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或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7、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自身消费)和政府投资性支出(形成投资)

28、由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可以衍生出反映财政支出变化情況的三个指标,分别是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29、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仍徘徊在较高的水平
  • 再分配功能较弱
  • 政府承担的资源配置职能范围过广、比例过大

30、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正确说法

  • 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专项转移支付比例
  • 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
  •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 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 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 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31、财政支出绩效及其评价有关的说法

  • 由财政部统一领导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 确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关键
  • 中央部门和财政部应当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和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 财政支出绩效是指财政支出目标完成所取得的效果、影响及其效率
[展开全文]
刘开艳 · 2022-10-21 · 0

1、以下关于公共物品的描述:

  • 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并不增加一个人消费就会增加额外成本,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 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
  • 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
  • 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

2、非竞争性---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非排他性---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成本)

3、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4、公共物品的融资方式有:政府融资、私人融资、联合融资。其中联合融资常见的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

5、公共物品供给制度

  • 决策制度(核心)
  • 融资制度
  • 生产制度
  • 收益分配制度

6、关于市场和市场效率说法:

  • 市场系统由居民、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构成
  • 居民为市场提供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
  • 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是供求规律。
  • 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7、通过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和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是收入分配职能手段中的加强税收调节。

8、政履行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四大目标:

  • 充分就业
  • 物价稳定
  • 经济增长
  • 国际收支平衡

9、公共选择的三大理论基石

  • 个人主义方法论
  • 经济人假设
  • 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

10、理性的无知---不知道信息

       理性的非理性---即使知道信息也乱投

11、公共物品生产:

  • 政府生产(典型形式)
  • 合同外包(典型形式)---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
  • 其他形式--特许经营、合同委托、社会组织、慈善机构、事业单位等

12、政府经济活动范围:

  • 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 矫正外部性
  • 调节收入分配
  • 稳定经济
  • 维持有效竞争

13、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 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 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 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 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14、政府融资的缺点是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15、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中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如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客观上要求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及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16、财政经济稳定职能重点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

17、尼斯坎南模型在公共物品的政府生产上提供的政策

  • 允许其他行业现有的官僚部门通过业务参与以强化竞争
  • 通过改变对官僚的激励,引导其最小化既定产出的成本
  • 增加某一行业官僚部门的数量
  • 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外包

18、财政的基本职能:

  • 资源配置职能
  • 收入分配职能
  •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19、关于市场系统中主体的说法:

  • 居民的基本目标是满足需要和效用水平的最大化,居民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社会生活的的基本单位
  • 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并实现扩大再生产,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的基本单位
  • 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设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 政府在市场中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地位

20、财政资源配置范围主要包括:

  • 满足政府行使职能的需要,包括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行使社会公共职能的基本需要,如国家安全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等
  • 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如公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等
  • 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如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等
[展开全文]
刘开艳 · 2022-10-20 · 0

1、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核对差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好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

       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绝对生产产品

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克鲁格曼):

       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交现象

2、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不考虑生产规模变化,假设规模价格不变,各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当代的国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则认为工业产品是类似的,但不是同质的,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3、如果一个国家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则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也有利于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的增加。

        升值利于进口,贬值利于出口

4、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包括直接补贴(现金)和间接补贴。(出口退税、出口信贷)

5、关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即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征收高额进口关税

非关说壁垒---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6、倾销的类型

掠夺性倾销---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短期内以不合理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手被排除,再重新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

持续性倾销---出口企业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无限期地持续以低价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行为

隐蔽性倾销---

偶然性倾销---

7、关于倾销的说法:

  • 倾销对出口国本身会产生不利影响
  • 倾销会阻碍进口国相关产业发展
  • 倾销会扰乱出口国市场秩序
  • 倾销会使第三国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减少

8、确认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是否为倾销行为的关键是关于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

9、影响国际贸易出口因素:

  •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 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 汇率水平的高低(升值利于进口,贬值利于出口
  • 本国的经济状况、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变动的因素

10、影响国际贸易进口因素:

  • 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
  • 汇率水平
  • 国际试产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

11、征收反倾销税的要求

  • ①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个国家市场的事实
  • 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 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2、关于倾销和反倾销的说法:

  • 反倾销属于贸易救济措施
  • 反倾销的措施可采用征收反倾销税
  • 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 倾销是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 确定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是否为倾销行为的关键是关于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

 

[展开全文]
刘开艳 · 2022-10-19 · 0

1、.价格总水平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我国目前用于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被称为价格总水平

3、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方程是π=m+v-y

4、P=MV/T

  • P---货币价格总水平
  • M---货币供应量
  • V---货币流通速度
  • T---商品的数量

5、实际工资变动率=名义工资变动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6、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7、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反映就业和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2018年我国首次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西方国家统计失业方面的指标是失业率。

8、失业类型

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 摩擦性失业---偏好和技能,一个工作转换到另一个工作的过程
  • 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调整

需求不足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周期性失业)---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

9、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10、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1、就业弹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劳动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及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12、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表述

  • 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处于均衡状态,价格总水平处于稳定状态的失业率
  • 斯蒂格里茨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
  • 是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的失业率
  • 现在一般把自然失业率称为“非加速通货膨胀率”

13、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

直接效应---工资、利率、汇率

间接效应---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4、二元结构理论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分为:

  • 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
  • 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15、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满足没有工作、当前

16、关于奥肯定律、就业弹性系数、菲利普斯曲线的说法

  • 奥肯定律表明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 从长期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无关)
  • 如果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就业弹性就较高

17、关于就业和失业的说法

  •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但在目前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现象
  • 努力扩大就业减少失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 促进经济增长是增加就业的主要途径
  • 如果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较大,则就业弹性较高
  • 非自愿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
  • 我国就业人口是指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 在发达国家,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
  • 发达国家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民用成年人口总数的比率
  • 我国目前统计的失业率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率的含义和计算是具有明显差别的

18、目前,世界各国或地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 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等)
  •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19、关于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的说法: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 在价格总水平上涨过程中,如果名义工资不提高或提高幅度低于价格上升幅度,实际工资就会下降
  • 在名义利率不变时,实际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呈反向变动
  •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会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汇率的变动

20、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包括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产出、总需求和总供给

P=MV/T

[展开全文]
刘开艳 · 2022-10-18 · 0

1 、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为GDP=C+I+G+(X-M),运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

2、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的比率。即: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为边际消费倾向

3、凯恩斯消费函数表示为C=α+βY。式中,α是自发消费部分,β和Y的乘积表示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4、生产税净额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5、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了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关系。

6、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

7、投资乘数k为边际储蓄倾向s的倒数。

  • k=1/1-β=1/s
  • 决定收入的各种因素变化都会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
  • 投资乘数=1/边际储蓄倾向

8、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 两部门  I=S(投资=储蓄)
  • 三部门  I=S+(T-G)
  • 四部门  I=S+(T-G)+(M-X)

9、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

10、由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变化并进而与投资、消费及总需求的反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利率效应。

11、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变,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12、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变,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13、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说法

  • 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世界各国(或地区)普遍使用的衡量经济总量的基本指标
  •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 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于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4、导致价格与总需求反向变化的效应包括三种: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和出口效应。

  • 财富效应: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居民收入及财富的实际购买力的反向变动,从而导致总需求变动的现象
  • 利率效应: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利率变化并进而与投资、消费及总需求的反方向变化的现象
  • 出口效应:由价格总水平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出口需求的变化并与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化的现象

15、根据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16、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如下:

17、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表述

  • 从长期来看,总供给不受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 从长期来看,在总供求模型中,影响价格总水平的还是总需求
  • 假定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的增长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这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18、营业盈余是指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

19、决定投资的因素有:

  • 实际利率
  • 预期收益率
  • 投资风险
  • 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 折旧

20、关于投资的表述:

  • 投资的成本取决于实际利率
  • 如果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既定,则实际利率越高,投资成本越高,投资就会减少
  • 投资是购置物质资本(如厂房、设备和存货,以及住房建筑物)的活动,即形成固定资产的活动,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
  • 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21、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利率、货币供应量、政府购买、税收、预期、价格总水平

  • 同向变化:利率、税收、价格总水平
  • 同向变化:货币供应量、政府购买、预期

22、影响总供给的因素:

  • 基本因素---价格与成本
  • 其他因素--技术进步、工资水平变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变动、预期

23、关于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
  •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

24、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5、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假设: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 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26、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27、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长期消费函数是稳定的

 

[展开全文]
刘开艳 · 2022-10-17 · 0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自由资金、存款、借款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大头贴(贷款、投资、贴现)

[展开全文]
刘美丽. · 2022-09-30 · 0

商业银行主要职能:一创造2中介

[展开全文]
刘美丽. · 2022-09-30 · 0

选择性货币政策:小不犹豫(消费者、不动产、优惠、预缴)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原则:可可相(可控、可测、相关)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有基准(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有力量(利率、供应量)还有通货膨胀率

先外后本,先贷后存,先长大,后短小

lpr(拉皮)是基于报价,不是成交

 

[展开全文]
刘美丽. · 2022-09-30 · 0

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公开再现

法定准备金率的特点:又猛又漫长

 

[展开全文]
刘美丽. · 2022-09-30 · 0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价值形态    收入形态   产品形态

口诀:产价有收入

 

国民总收入(GNI):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也叫国民生产总值

两者不同之处

①国民总收入(NGI)=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②国民总收入(NGI)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口诀:出生有收入

1、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

劳动者报酬含各种形式报酬(货币、实物、工资、津贴、福利),以及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

 

生产税净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2、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它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净出口=出口-进口

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企业资本形成总额=国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

口诀:吃一个西梅要支出

 

 

第二节 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一、两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分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四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

口诀:恒等式西梅变梅西

 

第三节 消费、储蓄和投资

一、消费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①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消费函数:c=a+βy (自发消费+引致消费)

②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率

0<MPC<1

(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正向,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消费是有定数的,有限消费,消费增加随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会不断递减)

③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APC=C/Y(消费总量/收入总量)

APC可以小于1,等于1,大于1

平均消费倾向APC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MPC的

口诀:一个决定,两个递减,平大边际

短期,不确定性,是凯恩斯代名词

 

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C=aWR+cYL (财产收入+劳动收入)

年轻人、老年人多,边际消费倾向提高

中年人多,边际消费倾向降低

口诀:莫生莫生相对应

 

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Ct=c . YRt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所谓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

 

二、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额

从公式Y=C+S

可得:S=Y-C

C消费 S储蓄 Y收入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

 

掌握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

APC+SPS=1

MPC+MPS=1

0<MPC<1

0<MPS<1

 

三、投资函数 

投资是形成固定资产的活动,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

凯恩斯认为,实际利率月底,投资量越大。

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四、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两部门经济中,Y=C+I

投资乘数的公式:

投资乘数K=增加的收入除以增加的投资

投资乘数K=(1-边际消费倾向)分之1(重点)

投资乘数K=边际储蓄倾向分之1

 

第四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

1、总需求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利率(反)、税收(反)、价格总水平(反)

口诀:士力架  税利价 很反感

          买期货 挣得多(正)

2、总需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原因: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出口效应

 

总供给

1、总供给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总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总量。

总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

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与成本

预期也是影响供给的一个重要因素

 

影响长期总供给的因素:劳动、技术、资本、经济体制

(口诀:劳技资制)

短期随价格上涨而供给增加,同向变化;长期总供给与价格没有关系,是一条垂直线。

 

总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关系。

但是,由于决定供给的价格和成本中的工资在长期具有灵活性,在短期具有黏性或缺乏弹性,所以总攻击曲线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形式,即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

 

[展开全文]
刘颖1 · 2022-09-29 · 0

1.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消费者偏好、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预期)

假定价格不变,能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包括(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

[展开全文]
琚瑶瑶 · 2022-09-29 · 0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成本推进型:工资、利润

两升一卖出是紧货(紧缩性货币政策)

三减一增为生产

 

[展开全文]
刘美丽. · 2022-09-28 · 0

M1=m0+单活

M2=m1+个人淡定(单定)其他

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表内业务-人民币、外币贷款;表外业务-妥妥帖帖(委托,信托,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托托承兑;其他

创造货币-中央银行,派生、扩张-商业银行

制约商业银行派生扩张货币的因素:税(国家)、提现(储户)、缴存准备金(央行)

基础货币的构成:现准之和

[展开全文]
刘美丽. · 2022-09-28 · 0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价值形态    收入形态   产品形态

口诀:产价有收入

 

国民总收入(GNI):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也叫国民生产总值

两者不同之处

①国民总收入(NGI)=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②国民总收入(NGI)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口诀:出生有收入

1、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

劳动者报酬含各种形式报酬(货币、实物、工资、津贴、福利),以及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

 

生产税净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2、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它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净出口=出口-进口

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企业资本形成总额=国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

口诀:吃一个西梅要支出

 

 

第二节 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一、两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分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四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

口诀:恒等式西梅变梅西

 

第三节 消费、储蓄和投资

 

总需求和总供给

[展开全文]
刘颖1 · 2022-09-27 · 0